三、不同于纯粹的新闻资料
解释性报道要运用大量背景,但这些背景不同于纯粹的新闻资料,这是解释性报道的又一特征。新闻资料是为某个新闻事件配发的材料,对新闻事件起一种场外配合、局部注释的作用。例如,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后,有媒体专门配发了介绍尤科斯公司、霍多尔科夫斯基本人和接替他的公司新总裁的有关背景,这些都属于资料的范畴,并非报道或解释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这件事本身。而解释性报道有明确的报道思想,其背景材料都围绕主题,为说明新闻事件的因果联系而组织起来,它是一种从背景着眼来反映新闻事件的特殊报道。如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它的所有背景材料都以霍多尔科夫斯基出卖公司的股权意味着出卖了国家这根主线串起来,材料完全服务于主题。
四、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议论
解释性报道既然要对新闻事件加以解释,就不可能不对新闻事件做分析和议论。但它的分析与议论与评论中的议论又有所不同,主要是以事实为基点,夹叙夹议,这是解释性报道第四个特征。在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中,“实际上,霍多尔科夫斯基卖掉的根本不是尤科斯”,这是议论,但紧接着就列举了一系列的事实来支撑这一议论。而下面这一句“尤科斯所有者手中握有在任何时候制造大规模政治危机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凭借这个杠杆可以向克里姆林宫无限制施压”,也是议论,但它是在前面列举的事实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做出的推论。
然而,解释性报道毕竟报道的是新闻,因而即使是在依据客观事实夹叙夹议时,也要注意分寸,尽量少发议论,能够以叙事的方式说明问题的,就尽可能不要采用议论的方式。同时,解释性报道仍然需要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避免记者直接发议论、下判断,需要议论时,也应该多借助权威人士或当事人之口。有的时候罗列一串经过归纳整理的事实,引导读者自己下结论、做判断,比记者议论更有效。
五、通过比较、联系揭示意义
解释性报道通常需要把新闻事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下面来分析,或者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较,相联系,以揭示其蕴含的意义,这是解释性报道的又一特征。俄罗斯《晨报》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被捕与几宗类似的事件联系起来的报道,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俄罗斯当局和企业家看来还没有学会如何寻找共同语言。”
【俄罗斯《晨报》10月25日文章】题:当局和商界再度兵戎相见
俄罗斯当局和企业家看来还没有学会如何寻找共同语言。在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今天在新西伯利亚机场被羁押后,显然他们之间再度兵戎相见。这应该算是第3次。
当局与商界巨擘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史始于2000年。当时,媒体巨头古辛斯基被指控犯法。他所在的大桥媒体公司的办公室遭到搜查。随后这名失宠的寡头逃到国外,总检察院对他发出了国际通缉。但西方国家迄今未把他交给俄当局。西班牙和希腊的法院认为,古辛斯基的行为没有违法。
另一名俄罗斯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的经历与此如出一辙。有先见之明的他逃到了欧洲。没多久,俄总检察院向英国要求引渡别列佐夫斯基,但遭到拒绝。英方为别列佐夫斯基提供了难民身份。
今年7月,俄司法机关拘捕了尤科斯公司的股东之一列别杰夫,指控他有欺诈行为。市场迅速对此作出反应,尤科斯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尤科斯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看来不相信他会遭遇与此相同的命运。与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不同的是,他没有出逃,并称不打算离开俄罗斯,“公司所面临的形势是可以逆转的”。但时间证明,这名石油巨头错了。
这第3次冲突会如何收场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事无论对尤科斯公司,还是对正积极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并渴望获得文明商业国家名声的俄罗斯不会有任何好处。
将几个相关的事实联系起来,显然比孤立的、单一的报道来得有说服力。
上述例子是通过横向的同类联系、对比进行的解释性报道。有的解释性报道通过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交代来作纵向的联系比较。
【《日本经济新闻》9月9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在7日晚的电视讲话中指出,作为下一年度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与重建预算,需要新拨款870亿美元。布什总统让国民认识到了在军事和财政两方面都不得不要求联合国参与的现实,以寻求国民对事实上转变方针给予理解。
布什总统指出:“欧洲、日本、中东各国将享受到伊拉克实现自由的好处。”他要求各国提供相应的财政援助。由于日本是唯一举出了国名的国家,显然布什总统对日本寄予了很大的期待。
布什政府4月对国会表示,伊拉克战争的总成本至多约800亿美元。但是仅仅5个月后,加上7日提出的新预算,成本已经超过了1500亿美元,相当于当初的两倍,而且现在还远远未看到“出口”。
伊拉克战争前,美国曾盘算用伊拉克的石油收入来筹措重建费用。但是战后不断发生以输油管为目标的恐怖活动,石油出口未能像设想的那样进行,如意算盘落空了。
布什总统的父亲、前总统老布什虽然在海湾战争中获胜,但是却在经济问题上栽了跟头,未能再次当选。如果这次追加预算获得通过,美国的财政赤字将膨胀到5620亿美元。单靠美国一国实现重建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如果财政赤字扩大,父亲的噩梦重演也并非不可能。
伊拉克战争在总统选举中本来应该成为布什阵营的强项。但是现在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来说,伊拉克战争成了最容易攻击布什总统的材料。
《日本经济新闻》的这则解释性报道,通过对美国政府几个月来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与重建预算方面的变化,来解释为何美国要改变对联合国的态度。文章在最后不忘翻一翻历史,将总统布什与他父亲老布什当年的处境进行联系对比。
在进行解释性报道的时候,“相关联想”对深化主题,发现隐藏着的不寻常新闻线索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的事情,单独地、孤立地看,似乎不值得报道,但是若与其他事件相对比、相联系,往往意义重大。下面这个例子是很好的说明。在戈尔巴乔夫尚未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宣布了3项任命:任命了新的民族院主席、联盟院主席和联盟院外委会主席。从表面上看,戈尔巴乔夫出任的联盟院外委会主席一职没有其他两个职务高。然而,美联社记者却就戈尔巴乔夫担任新职务一事写了解释性报道,开宗明义地指出“执掌大权的政治局中最年轻的委员戈尔巴乔夫被指名担任一项重要职务”。文章接着说:“西方分析家认为,担任这一职务证实了他在克里姆林宫的第二号地位,仅次于苏联领导人契尔年科。”为什么说他担任此职就被认为是二号人物呢?文章引用历史资料来回答:在安德罗波夫执政时,契尔年科曾任此职;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克里姆林宫的理论家苏斯洛夫担任此职多年。这个职务被认为是附加给政治局第二书记的,而政治局第二书记是苏联权力结构中的第二号人物。如此一分析,事件的重要性就充分显露出来了。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这番分析推论很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