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新闻涉及一些影响比较大的题材,往往是从某个现象出发揭示背后深层的含义。例如,经济一体化使有些国家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其他国家,对他国的文化构成侵害。部分媒体对在扩大文化交流的同时,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性进行了报道,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20日报道】题:全球阻击“巨无霸”文化
如果你周日晚上在悉尼看电视,你可以选择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或者其他几部美国电影,包括《女狼俱乐部》等。
其实,在截至今年4月的8个月中,澳大利亚推出的新电视节目有76%都来自外国,主要是美国。上周,在这种“美国制造”的背景下,新一轮全球文化战役在巴黎拉开序幕。
有关各方将就一项在拟定中的联合国协议开始谈判。这项协议旨在帮助其他国家保护本民族文化,以免被好莱坞所“同化”。在美国看来,这样的协议可能有碍贸易自由和言论自由,同时受损的当然还有——利润。
由加拿大和法国牵头,大约60个欧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张达成一项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联合国公约。这项公约将使电影、戏剧和音乐一类的文化产品脱离贸易谈判的范围和自由贸易规则的限制,从而使各国政府得以保护并支持自己的文化产业。
这一冲突背后存在的争论是:对文化产品贸易的规定是否应该有别于其他商品的贸易规则?各国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民族特色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这场冲突使美国和其他少数成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部分成员产生了对立。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上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如果这样一项公约得以通过,“担心失去独特身份的国家和民族就能以更大的信心向世界敞开大门”。
相反,美国代表团负责人特里·米勒却说:“一项控制文化理念、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自由流动的公约,是用简单方法来应对全球化,是试图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开来的极好的例子。”
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还说:“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该看什么。政府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决定强加在公民身上?”
这项公约的支持者说,政府干预远远不会限制人们的选择,相反,却是保证人民有多种选择的惟一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估计,关于这个问题的谈判将持续两年。在此期间,争论可能将“集中在如何界定文化以及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否不同于其他商品”等问题。
米勒认为,“文化”意味着语言、历史和宗教,而不是表达它的艺术作品。
加拿大遗产部长希拉·科普斯则认为:“一本书显然与一团毛线不同”,因此不应受限于同样的贸易规定。“如果你要求在一本书里看到自己的语言,这算反竞争吗?”她问。
科普斯说,加拿大实施的强硬文化政策“确保了思想的自由流动,也为我们自己的面孔和声音保留了一席之地。如果书籍、电影、电视和音乐都没有对你自己的反映,那么,有一部分文明就缺失了”。
她担心,把文化贸易问题留给世贸组织“将使世界退化为一个巨大的购物中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上网人数不断增加,而全球所有网站中,超过75%的网站设在英语国家,因特网上的内容也以英文占绝大多数。据统计,在因特网上,英文约占80%,法文占3。5%,世界上其他众多的不同语系只占2%,中文只占千分之几。对此,一些国家表示不满和忧虑。下面这篇报道就反映了这一内容。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1月10日报道】题:意大利努力保持母语的纯洁性
英语正在侵蚀意大利语,使它变得越来越难听得懂。这种难懂的语言叫英语化意大利语。
罗马大学教授克劳迪奥·焦瓦纳尔迪说:“意大利语中混进了许多英语词,使人听起来像是在讲英语。”他说,有些夹在意大利语中的英语词已非英语原来的意思,只有年轻人和专家才能破译这些词。
焦瓦纳尔迪和语言学家里卡尔多·瓜尔多合写了一本《英语化意大利语手册》,已在10月份出版。焦瓦纳尔迪在这本手册中说,英语对意大利语的玷污比专家们认识到的还要广泛,已经引起令人担忧的后果。
焦瓦纳尔迪说:“这些英语化意大利语,离开上下文,谁也不知道它们的意思。它们既不是英浯,也不是意大利语。”
在欧洲,法国比意大利更注意捍卫母语的纯洁性。但是,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哪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另一个国家的语言——特别是英语——比自己的母语占优势。
语言学家们说,跟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意大利政府在国内外推广意大利语方面做得很不够。这种情况也许很快就会有所改变。上个月,内阁已经通过一项改革方案,要增加意大利文化协会的人员和资金。
综上所述,文化新闻是当前新闻竞争的主要阵地之一。文化新闻真正要在读者中获得信誉,建立权威,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化现象的报道上,而是应该通过对文化现象的透视,分析揭示更深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