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什的演讲稿,白宫笔杆子们也费尽心血,几易其稿。起初,他们想写成战争胜利宣言或宣布战争结束,但都遭到法律顾问的反对。由于美军在伊拉克仍然遇到军事抵抗,布什不能正式地从法律意义上宣布战争结束。因为按照《日内瓦公约》,如果宣布战争结束,就必须释放战俘,并停止追捕某些伊拉克领导人。而美军目前仍然在按照“扑克牌通缉令”搜捕萨达姆父子以及伊拉克前政府的很多高官。
《纽约时报》今天发表社论说,布什宣布对伊拉克重大战事结束,但在伊拉克的“艰巨”工作依然很多。在伊拉克实现持久的和平,远比打赢一场战争要困难得多。社论还指出,“林肯号”上的表演无疑是布什在为明年总统竞选大做广告。
这是一篇背景丰富、细节饱满的通讯:布什年轻时当过得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的飞行员,曾驾驶过F-102战斗机;白宫特勤处与总统就乘什么飞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争执”,“尾钩式降落”,屈尊在舰长卧室内“小住”……生动地描述了布什乘战斗机登上“林肯号”,接见舰上官兵,发表演讲和离开的全过程,唯一的缺陷是时效慢了一天,可能是利用媒体的材料写成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篇稿件的价值就要打些折扣。
时隔6天之后,路透社就此发了一条“揭秘”的消息。
【路透社华盛顿5月6日电】题:浮华表演
事实证明,美国总统布什一心要乘坐喷气式飞机降落在“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尽管这艘美国船完全处在直升飞机的飞行距离内。
白宫发言人阿里·弗莱舍上周说,布什乘坐S-3B“海盗”喷气式飞机登上“林肯号”航空母舰是因为距离太远。他称这艘航母距离海岸数百英里。
电视观众通过现场直播看到,布什乘坐喷气式飞机戏剧性地降落在“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上,而这时这艘舰船离海岸恰好30海里,完全在直升飞机的飞行距离内。
弗莱舍并没有估算过这次降落的费用。一些民主党人不满地说,布什戏剧般的降落是一次政治表演。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参议员罗伯特·伯德在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对总统加以嘲讽。
伯德说,他对布什降落到这艘船上的“浮华表演”深感不安,这与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时的朴素庄重形式形成了对比。
法新社别出心裁,用独特的角度报道军事专家对美军战略战术的评论,写出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解释性报道。
【法新社北京3月27日电】题:孙子出现在伊拉克战场
据分析家们说,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英美战地指挥官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孙子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旨在攻克巴格达的整体战略构想之中,从小的方面来说,同时也激发了欺骗和部署的灵感。
前步兵军官、《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一书的作者马克·麦克尼利说:“这绝对不是巧合。”
他说:“《孙子兵法》是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
法新社办公楼(新华社记者吕全成摄)
几代军官都从孙子的攻心战略和诡诈方式中汲取了养料,其中包括此次伊拉克战争的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他经常引述孙子的话。
弗兰克斯并不是个别现象。到目前为止的战争进程中,这位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设在弗吉尼亚州的斯托瓦尔·格兰杰咨询公司的汤姆·斯托瓦尔经常在空军所属的空军指挥和参谋学院讲解《孙子兵法》。他说:“盟军最初采取的一些战术直接源于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在他最为著名的《谋攻篇》中说,“百战百胜”不是最高明的做法,杰出的战争指导者应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麦克尼利说:“盟军指挥官使用的正是这种做法。”
他说:“重点不是放在广泛的战斗和破坏上,而是明智地放在有选择的目标上,如果消灭了这些目标,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就会迅速土崩瓦解。”
他说,战争开始之初就试图消灭萨达姆本人,同时用精确制导武器袭击巴格达的基础设施目标和共和国卫队,这就反映了这种作战思想。
麦克尼利说,美国牵头的盟军向北挺进,间或有选择地争夺一些重镇,这也反映了孙子避开城镇、加倍赶路的思想。
他说:“在大部分时间里,盟军的将领们避免投入大规模部队进行争夺主要城镇的巷战。相反,他们的目标是控制主要机场、桥梁和道路,从而能让部队快速开赴最终目标。”
这场逐渐表现为针对萨达姆本人的战争,似乎也能在孙子的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著作中找到其影子。
孙子敦促将领们分裂一个团结的敌人,阻断他和他的盟友之间的联系,美国军队试图把萨达姆和他在伊拉克政权内的支持者们分离开来,就是采取这种策略。
斯托瓦尔说:“孙子说,夺取对手所珍视的东西,就能把他打败。对萨达姆来说,这可能就是权力地位。”
堪萨斯州立大学中国古代战争问题专家戴维·格拉夫说,孙子的理论无可挑剔,但是,中国自己军事史上的一些血腥战斗表明他的理论在现实里并非总能行得通。
他说:“一个人可以提出一种不用真刀真枪就能打败敌人的理论,但是,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要困难得多。我认为最近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就证实了这一点。”
美英指挥官们在伊拉克沙漠中采取的许多行动,以及孙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军事思想,似乎都是合乎逻辑的处理办法。
格拉夫说:“在美国军方采取的行动中,仍然能看到孙子的影子。”
最明显的便是这种观念,即在敌人被迫拉长的战线中,应该集中兵力,有选择地打击敌人的弱点。
格拉夫说:“这与其说是哲学思想,还不如说是常识更为准确。”
不过,即便这种军事思想上存在的一些类似之处可能具有欺骗性,西方的军事机构还是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东方的智慧。
麦克尼利说:“的确,西方的战争方法,尤其是美国的战争方法,常常是直截了当,建立在优势技术之上。不过,大家现在看到的情况正是西方的军事优势和东方的间接方法的结合。”
有意思的是,7个多月之后(2003年11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兼带解释、评论与预测的报道,讲解伊拉克游击队如何运用《孙子兵法》对付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