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古中国文明史 > 前言(第2页)

前言(第2页)

二是知识分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民族忧患结合,于是便有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奋进和献身。

三是南北文化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使中国古代文明所覆盖的地区扩大,民族成分更加多样,不断有新的因素融入其中,文明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乐府向诗歌的演进,诗歌向词曲的演进,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从杜甫到白居易,从传奇到话本,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虽然仰望星空,但最终脚踏大地,没有脱离社会,没有脱离现实。特别是到了北宋时代的变化鲜明地映照在文学艺术领域,传统文化与艺术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农业与科技文明的辉煌。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达到了个体小生产农业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传统农业在利用土地、保持地力方面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采用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的中国,成为世界上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中广泛地运用了轮作、连作、间作套种和混作等耕种方式,几乎没有休耕轮作,复种指数高,粮食作物的投入与产出比始终居于世界前列。以曲辕犁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工具改革在犁耕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筒车、水排、龙骨水车等灌溉和排水工具的发明和不断改进,使得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的个体小生产农业达到其所能达到的顶峰。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得到进步发展,很多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重大影响。

被誉为“四大发明”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有的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有的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普及和传播,它们都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评价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5]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具有改造世界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作用,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一文中指出:“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6]鲁迅先生的本意大概是在讽刺封建社会下国人的愚昧无知,然而,这段文字却被广泛引用,成为外国人抨击国人对祖先发明和科技利用边缘化的证据。尽管如此,火药的传播和应用,对世界历史也有重大的影响。恩格斯对火药应用于战争有很高的评价:“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挡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7]按照恩格斯的说法,火器将中世纪送进了坟墓。

四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仅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传播了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各国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东亚国家,至今仍留有中华文化的印记。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主要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除了战争、人口迁徙、具有政治意义的和亲等方式推动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及域外地区的经济交往外,民间的经济交往主要是依靠“一带一路”贸易圈——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是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vonRi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互通贸易和进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渤海、黄海、东海(北段)沿海岸线港口为主,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海路;南段以东海、南海港口为中心,通往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远到非洲。唐中叶以前陆路为主,之后海路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对外通道。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通商路线,而且也是一条文化交流路线,并由此形成了文化辐射区。

宋代以后,对外经济贸易更为活跃和频繁,陆路贸易逐渐有向海路贸易转向的趋势,以东南沿海港口为依托的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盛,形成了河、海、陆联运网,尤其是运河沿岸、长江沿岸和东南沿海的码头、港口,成为对外商品交易的主要集散地。西北的陆路丝路,东南的海上丝路,西南的丝路与茶马古道,北方的沿海港口,构成了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不断扩展的对外经贸交通网。

世界上延续时间最久、始终保持文明传承的大国只有中国。作为东亚核心地区的中国,经济文化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与其他大国和文明地区都有着交往和文化贸易往来。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这些有利因素使古代中国文明发展既有深厚的积淀,又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蒋重跃宁欣

2018年8月18日

[1]陈寅恪:《论韩愈》,载《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

[2](梁)萧子显:《南齐书》卷24《王俭传》。

[3]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123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0页。

[4](宋)袁采:《袁氏世范》卷3《治家·富家置产当存仁心》。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6]鲁迅:《伪自由书》,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8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7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