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但这不排斥社会资源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参与支持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关键是政府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源能够有效地进入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民间文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已经明确,从不同服务领域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资源为将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支持力量。民间文化组织包含民间文化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大类。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民间文化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彰显,各类文化协会、民间文化团体和基金会纷纷成立。就现阶段我国民间文化社团发展水平来看,城市发展普遍好于农村,东部好于中西部,北京有民间文化社团219个、上海有242个、深圳有103个、浙江有1246个、江苏有1507个、广东有1034个、江西有505个、重庆有321个、贵州有352个。[6]
对民间投资公共文化的行为也在政策上得到鼓励,文化部制定了《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方面内容:(1)鼓励民间资本捐建或捐资助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捐助机构、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2)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建民间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具有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特点的读书社、书画社、乡村文艺俱乐部、文化大院、群众文艺团队、社区文化服务组织、民间文艺协会等,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文化服务。(3)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支持民营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采购目录。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参与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7]
本章介绍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成就、存在问题、面临挑战、发展机遇和未来趋势。应该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相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是一项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必须常抓不懈、持续重视、不断投入的艰巨任务。因此,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环境、新需求和新技术,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文化机构到文化工作者、从政府到民间,都应以继续深入构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指向,共同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考题】
1。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成就有哪些?
2。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你觉得你所在的城市与全国相比,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如何?
4。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请结合本地情况谈一谈。
【推荐阅读】
1。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陈威:《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
[1]相关资料参见:http:。mcpr。
[2]相关资料参见:http:。mcpr。
[3]相关资料参见:http:。mcpr。
[4]相关资料参见:http:。mcpr。
[5]相关资料参见:http:。mcpr。
[6]陈威主编:《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53页,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
[7]参见:http:。mc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