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二版 > 第四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段落转场及剪辑手法(第4页)

第四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段落转场及剪辑手法(第4页)

解说必须配合画面简洁清楚,突出新闻价值。

我们不妨试一试,10分钟的解说压缩成5分钟后,报道反倒显得更紧凑、更洗练,内容反而更突出。

依此类推,越是压缩的剪辑,越能突出重点,越能把握主题。画面剪辑如同写文章一样,以简练为贵。

报道的力度和力量并非以其长度来衡量,而以其质量为衡量的标准。画面的简洁,本身就提高了内容的“含金量”。

浓缩剪辑手法对删减冗长、枯燥的画面无疑是最有效的“清洁剂”。对解说来说,也起到了同步的删减作用。

(5)解说与多技巧剪辑

多技巧剪辑手法的运用,要求解说写作的层次划分更为清楚,段落更为紧凑,必要时还要作难以割舍的压缩。

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高技术保障。多技巧剪辑手法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动用电视特技台,使用各种技巧进行剪辑,使画面更清晰,层次更丰富多彩,更能打动观众。

多技巧剪辑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是根据报道的特定需求加以运用的。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多技巧剪辑在电视深度报道,在纪录片的片头、结尾、过渡等段落中经常使用。

这对于解说词的写作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解说要根据多技巧剪辑编出的特定画面内容加以调整。

多数情况下,解说在这些特定的画面段落中起到一种提升的作用。

(6)解说与开篇镜头剪辑

传统开篇镜头的剪辑相对比较单一,而现代电视报道开篇镜头的剪辑具备了多样化的特点。

开篇镜头与解说的开头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相对应的关系也是开篇镜头对解说的特殊要求。

一部电视作品的第一个镜头怎么开?第一组画面怎么开?这关系到全篇的定调是否能成功。

开篇镜头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解说的开头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有些常规或“经验之谈”不可忽视,因为开篇不利会直接影响到全篇内容。

一些电视专家认为,第一幅或第一组开篇画面是一部作品的“门脸”。看一部作品的优劣,只看前面十几个镜头就可断定其一二。

解说也是一样,报道的第一句话和第一段处理不好就会降低作品的品位。因此,解说对开篇镜头的配合一定要慎重、用心。

△第一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究竟应该怎样安排?主要视报道的主题而定。以下是几种镜头的开篇方法:

用全景开头——给人以完整的场面,画面协调、统一,能体现整体感、完整性。

用拉镜头开头——从画面的一点渐渐拉出全景,由近及远,把视线从一点带到整体,颇有一种悠长之感。

用推镜头开头——从全景到特写,明确交代主体的位置、环境、特征,把观众的视觉逐渐引向主题,使其对作品要表现的主体一目了然。

用摇镜头开头——镜头的缓缓移动展示出场面的浩大、壮观。使画面连续不断地运动,显示出一种节奏、一种意境。

解说对不同内容的报道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无论哪种方法,解说一定要和第一个镜头相呼应,一定要与主题的表现合拍。

△第一组画面

第一组画面是报道第一个段落,它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成的。

与此相对应,第一组画面的解说也是报道的第一段内容。

一般来说,开篇一组画面最好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出现,这样安排有利于迅速进入主题,使收视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作品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开门见山的开篇法具有简练、朴实、自然的特点,它省略了开篇的修饰、过渡、转折等程序。

对于解说的开篇段落来说,多数情况下也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出现。

解说可以和开篇镜头一样,用叙述式开头。叙述式开头要先交代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然后再进入正题,为收视者提供一个做好收看节目的心理准备过程。

解说还可以和开篇镜头一样,用突出式开头,把报道中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内容安排在第一个段落。这样能够先声夺人,以其声势、力度、精华一下子调动收视者的视觉。冲击、震撼观众的心灵,从而吸引他们继续往下收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