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二版 > 第一 专访的类型与特点(第2页)

第一 专访的类型与特点(第2页)

其四,权威人士专访的结果将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反响,引起公众的关注。

由于报道题目的重要程度和采访对象的权威身份,采访的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因而,这类采访能获得较为明显的传播效果,以至于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响。

其五,权威人士采访本身具有新闻价值。

1986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资深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在北京中南海,独家采访了当时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成为第一个在电视上专访邓小平的电视记者。这次持续一个小时的专访本身也成了一条重要的新闻。邓小平表示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戈尔巴乔夫会晤。世界许多政界首脑和舆论界对专访的内容加以研究和评价,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也作出反应,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到中国会晤邓小平。

其六,权威人士专访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名人效应。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水均益善于抓住时机专访了许多国际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原国务卿基辛格、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英国首相布莱尔、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等。这些权威人物的专访为中国观众了解国际政坛人物打开了一个窗口,事实上起到名人效应。此外,他们对世界事务所持的观点、态度以及对中国问题的看法也引起了观众的特别兴趣和不同程度的反应。

其七,权威人士专访讲求时效,具有新闻由头。

目前,每当世界上发生重大事件,权威人士的专访就紧紧跟上。特别是在一些反应性报道中,权威性采访成为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比如在美国有线电视网()的一天24小时全天候新闻报道中,反应性报道占有很大比重,而多数的反应性报道是通过权威人士专访来体现的。

1990年海湾危机的报道,其基本的内容构成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战场的动态;二是世界各国首脑、专家的反应,节目大部分时间安排的都是权威人士的专访。这些权威人士的专访大都是具有一定新闻性,讲求时效,讲求新闻由头。

其八,权威人士专访具有深度,有分量,是一种深层次的采访。

权威人士专访被比喻为“重量级”的采访,其含义不仅仅是指人物本身有社会名望或较高头衔,还指采访的内容具有一定分量。

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专门在72小时节目中穿插了对香港权威人士的专访。凤凰卫视中文台在60小时节目中也穿插了许多重量级大陆和香港的权威人物专访,包括国际上的重要人物。

从发展的趋势看,权威人士的专访越来越受到广播、电视机构重视,应用范围也逐步得以扩大。

(3)新闻人物专访

新闻人物专访的主要特点是:人物本身带有新闻性,专访讲求时效性。

△人物选择的着眼点

新闻人物专访的人物选择比较宽范,但要体现新闻性,即人物本身一定是新闻人物。主要包括——

其一,重大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重大事端的挑起者、“制造者”;

其二,科学技术领域中成就突出、重大成果的获得者;

其三,政治、经济领域中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某些新举措提出和实施中的核心人物;

其四,文化、艺术领域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获得国际国内认可、拿到大奖的人物;

其五,体育活动中创造国际、国内新纪录的人物;

其六,做出平常人难以想象的、令世人惊讶赞叹的、特别的事迹的人;

总之,新闻人物专访选择人物的着眼点首先是新闻性。因此,新、特、奇是人物选择的代表性特征。

△同人物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人物专访同动态性人物新闻报道有所区别。二者虽然都是报道新闻人物,但在报道方式、报道侧重点、表现形式、表现元素调动和报道时机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其中,主要的不同点是——

第一,报道方式与表现形态不同。新闻人物专访属于深度报道,主要采取的是谈话交流的形式,访谈是其主要表现形态。人物新闻通常采取消息、特写方式,活动画面加解说是其主要表现形态。现场氛围的烘托是新闻人物报道的优势,因而,它是一种形象画面的报道形式。它可以穿插人物采访,但比较简短,而且大都在现场同期进行。而专访的采访地点比较灵活,可以在现场,也可以在其他场所。它要求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新闻事件背景作衬托,但侧重访谈内容的“纪实性”呈现,给观众以独特的视觉、听觉感受。

第二,报道的侧重点不同。新闻人物专访大多以新闻事件为由头,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观点、精神风貌或事件的缘由,报道侧重点是从不同侧面深层次展示人物的特点。人物新闻大多以人物的新闻活动为依托,侧重报道人物的事迹、行为。概括地讲,新闻人物专访是专题性报道,新闻人物报道是动态性新闻。

第三,表现元素调动不同。电视新闻人物专访在表现元素的调动上以采访交谈和问答为主,声音元素、主体画面呈现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流过程为主。而人物的活动画面、音乐、字幕、特技等元素是为了配合专访而调动的,所以要根据声音传达的特定需要而插入使用。人物新闻大都以现场的人物活动画面为主要表现元素,采访插入往往简短、快速,甚至只有一个片断,或者根本没有。广播新闻人物的专访在表现元素的调动上以声音为主,相对来讲比较单一。

第四,报道时机选择不同。新闻人物专访和人物新闻报道都讲求时效性,但在时机的选择上有所不同。新闻人物报道往往体现动态性和即时性,报道时机选择大都是新闻刚刚发生或正在进行之中。例如,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报道,体育项目破纪录运动员的报道,结果一出来就立即报道,甚至就在现场抓拍。新闻人物专访不能够在事件正在进行的现场进行,因为还不知道结果。通常,报道时机选择是在新闻人物活动有了结果或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在一些特别重要的新闻人物专访中,可以在人物活动过程中选择恰当时机。例如,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访华期间,其活动作为重大事件重头报道要持续一定时间,对中国观众来讲,此时的克林顿成为关注的焦点,成为新闻人物。《焦点访谈》节目不失时机地争取到采访机会,对克林顿进行了专访。

第五,报道长度不同。一般来讲,人物新闻比较短,最多不超过3分钟。新闻人物专访则相对要长一些,大都在3分钟以上,重要的采访在10分钟以上。因为,一定长度的专访,才能够容纳比较深层的内容。

以上,我们从几个主要方面阐述了新闻人物专访同动态性人物新闻报道的区别。通过比较,从中也就抓到了新闻人物专访的基本特点。

归纳起来,新闻人物专访是具有一定深度的专题报道,人物新闻是具有一定动态性的消息报道;新闻人物专访以访谈为主要表现形态,人物新闻以活动图像为主要表现形态。二者都讲求时效性,现实性,但在时机的选择上有所差别;二者都以表现人物为主要内容,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新闻人物专访作为具有一定深度的专题性报道,要求记者在传播意向、报道内容、专访形式、采访方式、问题设计、提问技巧、表现元素调动等各个方面进行通盘考虑。

2。不同题目的专访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