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答案 > 第一 目构思的特点(第2页)

第一 目构思的特点(第2页)

事实上,《解放》这个片名构思蕴含着深层的意义。主持人赵忠祥要在开场白中较好地把握节目的基调,从中看出他对编导的意图领会较深。同时他进入节目的状态,是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工作经验有着必然的联系的。

△节目主体层次部分分析:

节目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大层次:一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二是从1978年到1994年改革开放后的16年变化。

在开场白中已经将这两个阶段标志的国家独立和精神解放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因而,在解说和串联中都十分清楚整部片子的主体结构,过渡自然,显得胸有成竹。

△节目的选材及段落安排分析:

根据节目的主体框架结构,选材要十分精当。

节目第一个层次的材料组合是分四个段落排列的——

第一段落,从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现场切入,十分吸引人。

第二段落,然后展示1949年开国大典的实况,令人感到激动,感染力特别强。

第三段落,接着采访钟灵,穿插两个令人难忘的小故事。

第四段落,接下来是共和国建设的概括性叙述,用特技画面压缩了“**”那段历史。这样并没有割断历史的感觉,同时突出了重点。

节目的第二个层次的材料组合也是分四个段落排列的——

第一段落,第一个大层次到第二大层次转折,选择了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的庆典现场,突出选取邓小平阅兵的画面。

第二段落,采访秦基伟,穿插当时排练的难度。

第三个段落,介绍《解放》系列节目中的有关内容,实际上这部分构成了改革开放16年的变化。用这种方式概括,不外乎也是一种编导的巧妙表现手法。

第四个段落,节目的最后部分,用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闭幕式来展现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带领中国人民奋勇向前,迎接新时代的曙光。

△记者参与节目构思的分析:

《说解放》作为《解放》系列节目的第一集,在串联词中交代了编导的构思。实际上也勾勒出建国45年的历史变迁。主持人赵忠祥不是节目的编导,也不是撰稿人,但他却较好地传达了节目内容,这说明他积极地参与了节目构思。

赵忠祥作为《解放》节目主创人员反复挑选的最佳人选来主持节目,具备了较为合适的条件。他的年龄正当壮年,共和国经历的命运他都经历过;他主持节目的经验已经有着丰富积累;国庆35周年阅兵式,他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现场直播。可谓是经验及阅历独占优势。

从赵忠祥主持节目的精神状态上看,他是十分投入的,情绪非常饱满。说明他对这部片子的内容理解得很透彻,有强烈的传达“欲望”。

在节目的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他都较好地把握了节目的总体构思。虽然主持人的串联词和结束语都是在演播室录制的,但是我们从合成的成品中,没有那种“隔着一层”的感觉。

赵忠祥在节目中能够较好地领会创作人员的意图,把握节目整体编排,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个性风格。

△《解放》系列节目构思上的突破分析:

《解放》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45周年历史的“成就片”。传统上,这类节目大都是歌颂祖国各条战线的成就,以画面加解说的形式为主,比较死板。

《解放》的突破有这样几点:

其一,从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角度切入;

其二,不回避历史上的阴影,但不展开,突出积极、向上的内容;

其三,节目中融进一定的故事性内容,增强趣味性;

其四,不面面俱到,侧重改革开放后的新变化;

其五,不回避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问题;

其六,注重人物采访,使节目更生动活泼,同时增强实证性;

其七,采用主持人形式,可以进行大跨度的编排。

其八,讲求情节结构,吸引观众的注意。

以上我们分析的这些内容,作为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应该有所了解。每当主持一个节目,无论是什么形式,都应该对编导的构思以及这类节目的基本规则有所把握。

一般来说,节目构思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作为记者,还要对节目构思的基本过程及特定节目的构思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