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访准备和计划被视为采访的战略部署。通常,具体的着眼点是全面准备;确定重点;研究背景;设计问题;拟订方案。
2。准备是采访成功的前提保证,充分的准备可以缩短主体认识客体的距离。
记者要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准备,包括理论准备、政策准备、情况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事务准备。
3。确定重点即寻找采访的主攻点。具体讲,就是确定采访的重点范围、重点对象、声音选择以及主要画面。
确定重点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明确采访的侧重点,找准方向。
较好的办法是:采访前先对自己阐述一下采访的目的。目的清楚,才能有明确的重点目标。
4。研究背景资料是采访的入手点,是为正式拍摄采访而进行的前期采访。
研究背景的目的:开掘报道深度。
研究背景的作用:武装记者头脑、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
5。研究背景的基本环节主要分为5个步骤:广泛浏览、分门别类、综合分析、消化吸收和存储积累。
广泛浏览是信息输入大脑的过程;分门别类是对背景资料进行定性研究的过程,即依照事物不同属性进行规范化研究;综合分析是对背景资料进行质的研究过程,也就是洞察事物的本质意义所在;消化吸收是将“死材料”变成“活材料”的过程。
6。设计问题要遵循三条通用原则:一是记者头脑中必须要清楚,应该从访问对象口中得到哪些要点,用以阐明所报道的题目;二是记者必须有把握能够使提出的问题准确地传达给被采访者,防止对方对问题迷惑不解;三是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使观众一听即懂,不要使用深奥晦涩的词句。
7。“GOSS”公式是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这个公式基于这样一种理论:大凡制造新闻事件的个人和组织总是出于某种目的和目标(goal);并且总是面临或即将面临实现其目标的障碍(obstacle);新闻制造者已经找到了或正在寻找某种避开障碍的解决办法(solution);然后再返回目标,追问这一目标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或根据什么人的意见而开始的(start)。
记者在采访中可以借助这个公式设计问题,但这个公式不是万能的,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或者一时想不出问题时助记者一臂之力。
8。广播电视记者设计问题同文字记者有所不同,不但要考虑在采访过程中提什么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在话筒前提什么问题和用什么方式来提问。因而,广播电视记者设计问题包括话筒后问题设计和话筒前问题设计两个方面。
话筒后问题设计可以围绕采访题目从多种角度和侧面来考虑,尽量把事实的缘由搞清楚。
话筒前问题设计要根据报道形式、报道题目的需要以及采访插入方式来考虑,尽量做到准确、具体、简捷、清楚、口语。
9。广播电视采访方案的拟订被看做是“比赛计划”,意思是在时间、地点、项目、人物等方面做到按部就班。
广播电视采访方案包括先期采访方案和正式采制方案两个部分。
先期采访方案包括:预约采访对象、时间、地点,索取有关资料、筹划商议正式采制。
正式采制方案包括:确定报道的具体形式,采访的方式,采制的典型声音,拍摄的主要画面,现场的选择,主要的人物,重点的内容。必要时,还要拟订第二套方案。
[思考题]
1。采访准备工作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2。采访怎样确定重点?从哪里入手?
3。研究背景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4。研究背景有哪些基本环节?
5。设计问题应该遵循什么规则?
6。“GOSS”公式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提出的?
7。广播电视记者为什么要对话筒前问题设计进行插入方式的考虑?
8。拟订采访方案都包括哪些内容?
[1]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50页,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52页,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3][美]布赖恩·布鲁克斯:《新闻写作教程》,7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4][美]布赖恩·布鲁克斯:《新闻写作教程》,71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5][美]卡罗尔·里奇:《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3版),钟新主译,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祖国不会忘记〉创作浅谈》,见《1988年优秀电视新闻稿选》,53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7]《〈祖国不会忘记〉创作浅谈》,见《1988年优秀电视新闻稿选》,51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