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 第五 420芦山地震报道案例分析(第2页)

第五 420芦山地震报道案例分析(第2页)

在灾难的爆发阶段,CCTV迅速制订应急方案,公开传递地震信息,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和应对灾难。在地震发生后24分钟的8点26分播出第一条消息,10点推出《四川雅安强地震》特别节目,共连线报道13次,播发消息20余条。我们看到,《四川雅安强地震》特别节目在灾难爆发阶段报道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汇集多方面信息源及时跟进最新的动态;专家解读疏导民众的恐慌心理;及时通报灾情信息和人员伤亡状况。

在灾难的延续阶段,CCTV根据灾情的实际情况,报道方案由全天候直播转为重点关注。进一步公开报道相关信息和政府采取的措施,配合政府决策,缓和社会紧张气氛,积极引导舆论。

地震发生4天后,各个新闻节目恢复日常播出,在每档新闻节目的开始进行专题报道“关注芦山地震”。此外,在《新闻联播》重要时段的节目中推出《救援进行时》专题报道,报道了灾区震后生活恢复情况,体现抗震救灾精神的典型人物。报道的体裁有特写、专题、评论等。

在灾难的平复阶段,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CCTV通过五一特别节目中的《劳动STYLE》等形式引导人们从灾难走出,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4月29日《新闻直播间》报道了“芦山预计今晚全县恢复自来水供应”的新闻,这是一条灾后平复阶段最重要的快速解决饮水问题的好消息,带给人们希望和信心,全社会的紧张情绪也平缓了很多。

CCTV此次对雅安芦山地震的报道较好地把握了报道时机和报道基调,及时对谣言和不实信息进行真相调查并及时公布真相。

在地震当天有网友发帖称在重庆新买的楼盘由于地震中严重倾斜,倚靠在另一幢楼房上。对此,CCTV记者进行了调查,在《东方时空—真相调查》节目中用调查的事实告知公众,这是一条虚假的网络信息。此外,网上传言汶川地震后重建的房屋受损没有抗震能力,CCTV记者也对此进行了调查核实,确认是网络不实的谣传。

针对网络的谣言制造的恐慌现象,CCTV在《焦点访谈》《新闻联播》节目中公开辟谣,避免引起更大的恐慌。

可以说,在此次地震报道及时回应谣言的传播方面,CCTV较好地把握了报道时机和基调,发挥了国家权威媒体的功能和作用。

4。信息通道拓展与功效提速

当下,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芦山地震信息传播、舆论形成的过程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一起成为信息传播的通道。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一些灾区用户率先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地震信息。随后,《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拥有海量粉丝的认证微博相继发布了相关消息。接着,不少微博名人、认证机构开始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地震相关知识的解释和引导。据盘古舆情分析,截至2013年4月21日,新浪微博话题榜的前五位全部被雅安庐山地震占据。

此外,微信也成为地震信息快速传播的新渠道。不少公众账号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地震相关信息,一些用户也通过微信向亲友发出信息。微信启动了一对一的微信客服服务,帮助灾区的个人及公益机构。同时为灾区救援团队开辟微信群等联系通道,为公益组织公众账号扩容至2000人。

芦山地震验证了CCTV媒体微博传递新闻的速度。比较凤凰卫视微博,CCTV发出的第一条地震消息要早两个多小时,凸显了央视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提速。可以说,CCTV微博在地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出积极作用和多种的功能。

第一,信息发布功能。4月20日8点03分,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发布自动测定消息:“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这是雅安地震后发出的第一条微博。8时14分,雅安市芦山县地震被修正为7。0级,震源深度13千米。央视微博根据国家地震台网的消息进行转发,地震发生后7分钟的8点09分,CCTV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发出地震的消息,在8点17分进行了更新,转发数为4352次,评论数为1561条。随后,在8点30分、8点42分和9点02分,平均每10分钟更新一条信息,转发数和评论数也在不断增加。

第二,求助功能。地震后,语音通话业务急剧增加,灾区与外界的电话通道堵塞,而微博、微信等新联络工具有效弥补了语音业务的拥塞。微博和微信为雅安灾区人民与外界群众搭建起了一座密切联系的生命之桥,有效地争取生命救援时间。央视主播长啸在当日上午10点特别节目《四川雅安强地震》中呼吁,灾区的群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求助和发送灾区的现场状况。地震发生两天之内,无数灾区人民运用微博发布地震受灾情况以及求救信息,微博利用一传十、十传百的特点,将这些信息无限传播,为援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第三,寻人功能。雅安地震后,灾区一些失去联系的人让身在外地的亲友心急如焚,微博等新媒体马上编织了立体的寻人网络。央视微博也通过话题积极进行沟通传播,构建了立体网络寻人平台。

第四,分享功能。地震发生后,一些经历过汶川地震的网友在网上分享自救经验,专家也纷纷普及应急救援知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CCTV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挥了普及应急救援知识的功能。

第五,公益功能。这次地震,新兴的社交媒体也成为救灾的“催化剂”,更多的民间公益组织通过微博、微信集结起来,快速加入救援行列,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向灾区伸出援手。CCTV新闻官微也通过#雅安正能量#等话题,汇聚细微民间力量,号召全社会关注并伸出救援之手。

据盘古舆情分析报告,相对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不仅拥有采访权,而且拥有丰富的采访经验和专门的记者团队,可以亲临现场开展新闻报道,公信力相对较高。因此,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由传统媒体发布的官方微博更容易被网友所关注,被社会所信任。

面对突发性的灾难事件,CCTV新闻决策者和记者们表现出的强烈的直播意识,正是一种发挥强势媒体作用的意识。

[本章重点]

1。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必须牢固地树立这个基本观点。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意味着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新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事物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文体是以写真人真事区别于其他文体而独立存在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最起码的要求。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体现客观性。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是报道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使人信服。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记者选择的具体事实,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议论,就能反映作者的意图、倾向、观点。也就是“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用事实说话一要选择好事实,二要概括好事实。

3。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原则,新闻写作必须要遵守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按照唯物论的反映论,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最重要原则,新闻写作必须依照这一原则,做到真实准确。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4。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特点之一。记者工作之所以紧张、节奏快,就是这一特点决定的。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信息流动的速度加快。在一定意义上讲,时间性体现着新闻的价值。错过时机,新闻就会贬值,甚至没有传播的必要。对于记者写作来说,迅速及时应该是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求快,绝不能为了抢新闻而忽视真实性。

[思考题]

1。新闻的生命是什么?

2。新闻的真实性包括哪些内容?

3。新闻失实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怎样用事实说话?

5。新闻报道怎样做到客观公正、迅速及时?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