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古代埃及文明成就 > 第二 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第2页)

第二 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第2页)

古代埃及地方上的行政单位是由原来的小国演变来的,它应当还叫作“斯帕特”,但现在一般都叫它“诺姆”或“州”。“诺姆”是希腊人的叫法,“州”则是我们中国人的译法。它的长官叫作“诺马尔赫”或“州长”。诺马尔赫大概是可以世袭的。从格布拉维地方发掘的资料看,这里的几个人,亨库、伊比和扎乌是一个家族的,他们都担任过诺马尔赫,因此可能是世袭的。但也不排除是任命的。例如,伊比不仅继承了提尼斯诺姆的诺马尔赫的职位,还因为他同色拉斯特诺姆的诺马尔赫的女继承人结了婚,他又被任命担任了色拉斯特的诺马尔赫。可能国王的这种任命只是一个形式,至少在古王国时期是如此。

从各种资料看来,诺马尔赫的职责是管理诺姆行政、司法、神庙、诺姆经济,并管理国家和王室在该诺姆的经济。至于掌管军队与否则不得而知。可能在战争时期,也要负责临时征召军队。至少在《大臣乌尼传》中有这方面的暗示。

图5。4一名诺马尔赫。柏林博物馆藏

古王国时期埃及诺姆的数量,据萨维里耶娃说,当时上埃及有22个诺姆,下埃及有14个诺姆。

古王国时期的诺姆,可能原来就是以前的小国斯帕特,不过,古王国时期的诺姆总数比前王朝时期的斯帕特要多。诺马尔赫的官邸多半就是以前小国的首都,那里也是当地主神神庙所在地。

诺马尔赫中的许多人原来可能就是小国国王的后代,或其他贵族的后代。他们在诺姆中的势力很大,影响力也很大。但那些被打败并被消灭了的小国的诺马尔赫肯定已经换了人,换成了在统一战争中的有功之臣,他们成了新的统一王国的支持者。总的来说,在古王国时期前期,王权相对强大,旧的贵族与王权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暴露,王权的威望还能驾驭地方贵族和诺马尔赫,地方贵族的分裂主义倾向还不严重,更不敢作乱。这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当时国王给地方诺姆的命令还能执行,梅腾的铭文表明,国王还可以向下面安插自己的亲信。例如,梅腾先后担任了几个州的主管人、州的管理者或长官等。国王和王室在各地的经济、国家在地方上的经济中的收入还能上缴,虽然这可能是由国王或国家派人去征收的。据萨维里耶娃,在伊梅尔出土的佩比安赫墓的资料说,他“对中部各诺姆征收公牛和山羊税,检查公牛和山羊”。容克尔认为,这不是佩比安赫个人的牲畜,而是国家地产上的牲畜。另外,在古王国时期后期一面萨卡拉墓墙上雕刻着装满各种麻织品的大木箱、装有酒的罐子被运往“白屋”(上埃及国库)的情景。其解释性铭文说:“把麻织品带入‘白屋’,把酒带入‘白屋’。”

后来,到第5王朝时期,可能王权与地方贵族的矛盾开始暴露,地方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其叛离倾向有所抬头。所以,一些诺马尔赫敢于经常以诺姆的事业为借口而侵犯神庙的利益,甚至侵犯国王的金字塔地产,使用地产上的劳动力。这表明诺马尔赫正乘王权削弱之机逐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所以,国王们颁布了若干敕令以保护神庙的利益和金字塔地产。上埃及官邸的设立,也应当是有控制地方贵族势力的意思。

六、王室家族控制朝政

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除了表现在国王本人对各种权力的控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王室家族控制了朝政。王室家族控制朝政的一个表现就是由王子担任维西尔。这在古王国时期的初期和中期最为明显。《剑桥古代史》指出,孟菲斯第4王朝国王的专制权力是靠高级官吏在君主直系亲属中分配这一点来维持的,而最高行政职务维西尔一职则是由与国王有最密切的血缘关系的人来担任。[71]摩赖更指出,第4王朝的维西尔都是由王子担任[72],就是在第5~6王朝时期,也有王子担任维西尔的情况。例如,在萨卡拉的第5~6王朝时期的王子墓中,有个名叫涅菲尔·舍斯白门·舍斯玛特的人生前就曾担任过维西尔和国王一切工作的监督之职。

古王国时期末期,地方贵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实力增强,有的人担任了维西尔(如提尼斯诺姆的贵族扎乌),不过这种情况似乎还要和王室联姻,变成皇亲国戚才行。例如,扎乌的两个姊妹都嫁给了第6王朝的国王佩比一世。[73]也就是说,通过联姻,这些贵族也成了王室家族的成员以后,才能担任维西尔这样的高级职务。摩赖认为:“埃及人居官执政,即系参加宗教事业,被国王授官时,率涂油供养,如奉神明。居高位者,可参与宗教上巫术之秘密。自外人观之,即不啻加入皇族矣。在宫廷中得享受御膳,在外者亦得分其田土,唯辞职之后,则此项土田,仍归国王所有。”[74]

七、古王国时期的王权神化

王权神化,君主专制与神权结成联盟以强化王权,加强奴隶主的统治,在古代埃及历史上表现得十分突出,而且开始得很早。前王朝时期就已出现的红冠和白冠是王权神化的最初表现。早王朝时期又出现了王衔符号,使王权神化的过程更加复杂化。

到古王国时期,王权神化的表现就更多了。第4王朝时期的哈夫拉国王有一座圆雕像,在它的头的后部,有一只鹰张开双翅护卫着哈夫拉的头,这是象征鹰神荷鲁斯在保护国王。从前王朝时期的蝎王至第4王朝时期,埃及的国王们一直把鹰神荷鲁斯作为自己的主要保护神。

图5。5哈夫拉雕像局部。开罗埃及博物馆藏

第5王朝时期,据《魏斯特卡尔纸草》的资料,该王朝的前三个国王都宣称自己是拉神的后代,是拉神同拉神祭司的妻子所生。[75]因此,似乎他们夺取王权就是理所当然的。古代埃及有很多的神,前王朝时期,各诺姆有从氏族部落时就崇拜的图腾转化成为诺姆神。到古王国时期,除了各地的神依然存在以外,在全国出现了一个共同崇拜的神,开始时是鹰神荷鲁斯,到第5王朝以后是拉神(虽然在第4王朝时期,对拉神的崇拜就开始突出,当时的一些国王,把土地捐赠给拉神就是一种表现。拉神的崇拜中心是希利奥波里)。可以说,拉神成为全国崇拜的主神,是和君主专制的确立密切相关的。因为既然众神之中有一个最受崇拜的神,那么,在人世间就应当有一个最受崇敬的人,而这个人当然就是国王。他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他是代表神来统治人间的。所以,拉神成为最高的神,是为出现至高无上的君主专制服务的。古王国时期,从第4王朝时起就有拉神成为国王名字的一部分的现象,例如,哈夫拉、孟考拉等。到第5王朝时期,国王名字中有拉的就更多了,例如,萨胡拉、涅菲勒弗拉、纽塞拉、杰德卡拉等。

图5。6孟考拉和哈托尔女神。波士顿博物馆藏

古王国时期,国王的名字有了新的写法。在早王朝时期,国王的名字是写在一个长方形的框子里,这个长方形象征的是王宫的正面,在长方形框子的上面还站着一只鹰,例如,第2王朝的国王勒涅布的名字,但可能是从第4王朝时期起,国王名字的写法变了,不再写在一个长方形的框子里,而是写在一个椭圆形的框子里。古代埃及人称这个椭圆形的框子为shenen(拉丁文注音),现在人们说这个框子叫cartoch(象形文字花框)。这个椭圆形框子的意思是什么?据说是表示太阳照耀的区域,反映了对太阳神的崇拜,说明国王受到太阳神的保护。[76]在这个椭圆形框子的底下有一条黑线,据说这是表示也就到此为止。这种写法一直到罗马帝国统治埃及时还在沿用。

图5。7国王哈夫拉的名字和王衔

虽然古代埃及君主专制的物质力量是军队、官僚机器,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但君主专制还需要借助神权的支持。因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古代埃及,从古王国时期以后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国王向神庙捐赠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财富的记载;才能够理解国王及奴隶主为什么花费那么多的财富去养活整个祭司集体。这无非是替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制造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制造君权神授的理论,使君主专制和整个奴隶主的统治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可以说,大概要到古王国时期祭司们才成为全国性的奴隶主阶级的一个集团,构成奴隶主贵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不仅在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祭司集团的成长,势力的扩大,对君主专制来说作用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特别是在最初,它给了君主专制极大的支持。但另一方面,逐渐地它又走向了君主专制的对立面,它与地方贵族的势力联合起来,成了与君主专制分庭抗礼的力量,甚至要瓦解君主专制。这是在第5王朝以后逐渐清晰起来的。君主专制本身给自己制造了这样一个对立面,开始时是因为神庙祭司集团给了王权支持,所以国王们就大量地给予神庙财富,并越给越多。这可以从《帕勒摩石碑》上的铭文看出来,从开始时的三四十斯塔特,最少时只有2斯塔特,到后来最多时达到1700多斯塔特。终于,王权的实力下降,而神庙祭司的实力越来越强。所以在古王国时期末期,王权对神庙祭司集团的依赖越来越大,使其受制于神庙祭司集团和贵族。

八、国王对其臣民有无限的权威

古王国时期,随着君主专制政权的确立和强化,国王高高在上,其他一切人等皆成了他的臣民,甚至奴仆。所有人见了国王都要俯伏在地,甚至大臣、贵族见了国王也要吻国王脚前的尘土。如果有一个大臣、贵族被允许吻国王的脚,而不必吻其脚前的尘土,那就被认为是莫大的光荣。第5王朝时期一个奴隶主贵族普塔赫舍普舍斯,曾与王子们一起在宫廷中受过教育,并且娶了国王的公主,成为国王的驸马,这应当是很受国王宠信的了。但就是这样一位贵族,也因为国王允许他吻脚,而不必吻国王脚前的尘土而受宠若惊,在其墓里的铭文中津津乐道:“作为国王陛下希望作的每件工作的顾问,〔萨胡拉的侍从,受国王荣宠多于〕任何臣仆;当陛下因为一件事而赞扬他时,陛下允许他吻他的脚,陛下不允许他吻地……”[77]

不过从资料上看,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时期,对国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第3~4王朝之交的梅腾墓铭文中我们看到,这时的官吏还不像第5~6王朝时期的官吏那样对国王卑躬屈膝。梅腾墓铭文中只讲到他被委派担任何种官职,包括王家的官职,但却根本未提到国王,更无对国王感恩戴德、阿谀奉承之词,这与《大臣乌尼传》里面所表现的完全不同。当然,在第5~6王朝时期,地方贵族对国王也不像乌尼那样。例如,亨库、伊比等人的铭文中就没有那些谄媚之词。即使伊比从国王那里获得大量土地,也只是说:“我主陛下给了我203斯塔特土地,使我富裕。”没有任何感激涕零的话。这大概说明,地方贵族不像中央的官吏那样与国王关系密切,不是靠国王提拔重用的,他们虽然无力摆脱王权的控制,但国王也不能完全控制他们,只能用财富以及高官来笼络他们,去换取他们的支持。因为地方贵族自认其权力来自世袭,而非来自国王的恩宠和提拔。更何况,这时的王权正处于衰落的时期,还处处有求于他们呢。

九、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与贵族

君主专制是一种政体、一种统治形式。在古代,有过多种政体,有王国(如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时代的小国、公元前8—前6世纪北部印度的许多小国,以及格尔塞时期的埃及等)、民主共和国(如雅典)、贵族共和国(如罗马)和贵族寡头共和国(如斯巴达)等。后来,许多国家都走上了君主专制的道路(埃及是如此,两河流域、印度、希腊和罗马等地也是如此)。但各国走上君主专制道路的历史条件却不尽相同。

奴隶主采用什么统治形式,主要是看当时的阶级力量的对比情况和统治阶级认为什么统治形式对自己的统治最有利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统治阶级采用什么统治形式来进行统治,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阶级力量对比状况、统治阶级本身的状况,即当时该国社会的、历史的状况所决定的。君主专制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它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它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历史上,任何国家都不能凭空建立一个共和国,或凭空建立一个君主专制国家。共和体制或君主专制都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促成的。

古代埃及的君主专制产生于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呢?埃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不是很低,处于金石并用时代。古王国时期的后期,埃及人开始使用青铜器,或许可以说是进入了青铜时代。但总的来说,当时埃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其主要经济是农业,而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技术也很落后。尼罗河每年泛滥,提供了肥沃而松软的土壤,才使得古代埃及人以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了剩余产品,有了剥削的可能。奴隶主阶级只是靠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使劳动者处在极低的生活水平之下,才使奴隶主阶级及其国家能够剥削大量的物质财富。手工业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水平还很低。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还不是很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可能供养更多的脱离农业生产的人,也还不可能提供更多的作为交换的产品。剩余的产品大多数为奴隶主阶级占有,而他们的经济性质又是自给自足的。

由于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商品货币关系也不是很发达,整体的经济发展很不充分。因此,当时埃及的阶级关系也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奴隶主阶级的主要部分是由氏族贵族转化而来的贵族奴隶主。从奴隶制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与氏族制度没有关系的奴隶主阶级的产生条件很差,其活动余地极其狭小,政治经济实力十分弱小,在早王朝时期,甚至古王国时期,都还没有形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虽然摩赖在《尼罗河与埃及之文明》一书中说,乌尼不是出身于贵族,而是出身于平民,布利斯特德在《古代埃及文献》的第1卷里收集了出身于非贵族的一个名叫涅吉米布的墓铭,第6王朝佩比二世时期曾任用了一个出身平民的女性大臣,等等。但这毕竟是很少的。不仅这个阶级的人数很少,而且发展也很缓慢。这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贵族奴隶主的剥削又十分沉重,使得中小奴隶主积累资金十分困难,十分缓慢。古代埃及人在修坟造墓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没有把人力和物力用于农业的再生产。例如,出身平民的涅吉米布就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修坟造墓,而不是积累资金发展农业生产。王室、神庙和贵族奴隶主占有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其他人却只占有极少的生产资料,而王室、神庙和贵族奴隶主却极少与市场发生关系,这就严重地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也限制了新兴奴隶主势力的发展。当时,埃及国内的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而对外贸易又控制在国家和神庙手中。例如,第6王朝佩比二世时期,西奈的一个王后的铭文中所列举的远征队员名单就包括队商的首领,而这种队商的主要目的是为贵族和神庙换取装饰品和化妆品等,于发展生产和经济没有任何意义,却无谓地消耗了用于再生产的资本。霍尔胡夫的铭文说:“我装载着驮有香料、黑木、神香、雪豹皮、象牙和各种美妙而珍贵的东西的300头驴。”

雅典的民主共和国是新兴的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形式,这个新兴的奴隶主阶级是在和氏族贵族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后来的亚历山大帝国,那是希腊内部奴隶制发展,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平民和贵族之间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共和国的统治形式维持不下去的结果。罗马共和国是新兴的奴隶主阶级在同氏族贵族的斗争中和贵族妥协的结果。而后来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君主专制也是其内部奴隶和奴隶主矛盾发展的结果。埃及的君主专制所依靠的阶级基础和它们不同,其所依靠的主要是贵族奴隶主。一个有着广泛联系、经济实力雄厚的新兴奴隶主阶级的存在,乃是战胜氏族制度及其象征——氏族贵族——的必要条件。而这在当时埃及还根本不具备。当时埃及有许多书吏、建筑师、医生、农业管理人员等,他们本身就出身贵族,或者依赖于贵族。他们很难冲破自身的阶级局限,成为新兴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更难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去反对旧贵族。

广大的劳动者(奴隶、农民和手工业者)在经济上根本不占有生产资料,或者只占有极少的生产资料,终日挣扎在饥饿线上,苦不堪言;在政治上也毫无权力和地位,他们和奴隶主及其国家是根本对立的,也不可能成为君主专制的阶级基础。

因此,古代埃及的君主专制只能去依靠贵族奴隶主。由于商品货币关系极不发达,以及整个奴隶制经济的极不发达,一方面,不能造就一个同旧的贵族奴隶主进行激烈斗争的强大的新兴奴隶主阶级(事实上,直至古王国时期末期,以新兴奴隶主为首的平民同贵族的斗争并未展开,氏族制残余大量保留下来,奴隶制不能完全取代氏族制,新兴奴隶主阶级不能取代氏族贵族)。另一方面,贵族奴隶主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实力都未受到多大的冲击,发展得很不充分的商品货币关系也不可能对贵族奴隶主在经济上造成多大的冲击。而且,由于王权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还依靠着他们,因而他们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思想意识形态上,都有着强大的力量。

当然,贵族也要倚重王权统治下层劳动者,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王权。贵族支持王权表现为:首先,为王权提供了大批军政官吏。国王要依靠军队和行政机关来统治和管理。软弱的新兴奴隶主不可能为王权提供如此多的军官和行政官吏,而贵族则是军官和行政官吏的主要来源。其次,提供了统治经验。贵族们具有长期的统治经验,没有他们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是不可能巩固的。特别是当时国家刚刚实现了统一,在统一战争中,发生了大量的杀戮和抢掠,人们对此还记忆犹新,因此得到长期统治北方的贵族的支持,是巩固统一和君主专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是神化王权,制造君权神授的理论,制造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在这方面,神庙祭司起了很大的作用。第5王朝可能是在人民起义后建立起来的,该王朝的前3个国王宣称自己是拉神之子,他们显然是得到了拉神祭司的支持才得以登上王位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