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楔形文字的起源与符号的演变
文字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苏美尔文而言,它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和公共管理之需要而产生的。在公元前第四千纪,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在保管储存产品的过程中,记账和统计首先成为必需,最早的文字形式出现在几百块泥板之上,内容显然是记述经济活动的。
一、文字的出现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最早文字出现在乌鲁克文化时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这些文书是用苏美尔语刻写在泥板上的,最早发现于乌鲁克的埃安那古庙中。属于乌鲁克文化时期的泥板文书,其数量已不算太少,例如,在乌鲁克四期文化中就出土了570多块泥板,在三期和二期文化中出土的泥板文书相对少些,只有34块。在位于基什东北约17英里处的一个小遗址,即捷姆迭特·那色遗址中,发现了属于这一文化期的194块泥板,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另外,从著名的乌尔王陵中出土了几百块泥板,其中少部分泥板的内容与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的泥板相同。在早期,出土泥板最多的遗址是舒路帕克,考古学家在此发现的泥板数以千计,目前仅发表了其中的250多块。这些泥板有少部分与在乌尔王陵和捷姆迭特·那色发现的泥板在内容上有重复。[1]其时间断限大约在公元前2600—前2500年。大约在同一时期,考古学家在拉伽什发掘出土了一块独特的泥板,即拉伽什王恩赫伽尔(Enkhegal)的泥板。因此,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人们已经可以很清楚地勾画出在阿卡德人征服苏美尔、统一巴比伦尼亚之前,苏美尔人文字发展的大致阶段:
乌鲁克四期文化
约公元前3500年
乌鲁克三期和二期文化 约公元前33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
约公元前2900年
乌鲁克一期文化
约公元前2650—前2400年
舒路帕克时期
约公元前2600—前2500年
乌尔时期
约公元前2575—前2475年
拉伽什时期
约公元前2575—前2400年
阿卡德时期
约公元前2370—前2200年
图3。1乌鲁克文化四期的文字
图3。2泥板的正面(左)和反面(右)
图3。3捷姆迭特·那色时期的文字
二、象形符号
虽然“楔形”这个词体现了古代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字最本质的外在特征,但它仅适用于该文字发展的后期阶段,即最终“定型”阶段,而并不适用于其前期,即形成时期。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的图形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样,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初出现在泥板上的文字,其外观并不呈楔形,而只是些平面图画。显然,被后世称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字,起源于图画式的象形文字,这一点早已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在这种最早的文字体系中,一个或更多具体事物的图画便构成一个符号,代表着一个词,其意义与所画的物品基本一致或近似。这种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Pictography)或表词字(Logography或W)[2]。在乌鲁克四期文化中发现的文字,就仅仅是一些数字、具体物品的图画和人名。其写法很简单易行,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也很直观,一般就是直接描述该事物的图画。例如,“羊”的概念就是由一只羊的图画来表示的;同样,“鱼”就是一条鱼的图画,“鸟”就是一只鸟的图画,等等。参见下图:
在上图中,需要特别说明和值得注意的是“嘴”和“食物”的代表符号。前者与“头”的概念一样,采用的都是头的图形,但它在嘴的部位上引进了影线,以表示强调或特指该部位;后者采用的符号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盛食物的容器,即碗的图形,这就体现了一种转折或借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