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明了什么书写系统 > 第三 文明的再现(第2页)

第三 文明的再现(第2页)

图1。15乌尔王陵出土的铜牛首。公元前第三千纪中期

1926年至1931年,一支美国考古队在基尔库克(Kirkuk)附近的遗址进行挖掘,揭开了公元前第二千纪亚述历史的新篇章。在这里出土了许多重要的泥板文书,它们对研究整个近东古代社会史都具有较高的价值。1930年至1938年,美国考古队还对位于摩苏尔东北约12英里处的两个遗址,即比拉丘(TellBilla)和高拉丘(TepeGawra)进行了发掘,这两个遗址对研究史前史具有重要意义,其保持连续性的居住层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历史时期,高拉丘甚至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此外,其他一些重要的史前遗址也相继被来自不同国度的考古学家发掘出来,如英国人M。E。L。马洛温(M。E。L。Mallowan)1933年在阿尔帕契亚(Arpachiya)的挖掘等。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马里宫殿和马里文书的出土。1933年年底,法国考古学家开始对位于叙利亚东部、幼发拉底河中游的哈里里遗址(TellHariri)进行发掘,整个挖掘工作一直持续到1938年年底。这个遗址很快就被证明是著名的马里古城遗址,其名声早已通过在其他地区出土的楔形文字文献而为人们所熟知。1936年,法国考古学家终于在此取得了巨大的收获,由13000份泥板文书组成的档案馆重见天日,它们成为亚述学家和历史学家难得的珍宝。另一个巨大的发现是一座宫殿的遗址,它占地6英亩(1英亩约为4046。86平方米),包括300多间房屋。令人惊讶的是,对于一座近4000年以前的建筑而言,其墙壁保存状况良好,有的部分甚至保存下来达16英尺(1英尺为0。3048米)之高,有些门还完整无损。考古学家们还惊奇地发现,宫殿内的很多家庭设施,如厨房、浴室和食品储藏间等,即使不加维修也可以照常使用。在一些石膏墙上,还保存有原始的壁画。

图1。16乌尔王陵出土的“树丛中的山羊”。它可能是祭品架子,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另一件几乎一模一样的物件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46年至1949年,英国考古学家塞顿·劳埃德(SetonLloyd)和伊拉克考古学家福阿德·萨法尔(FuadSafar)对埃利都进行了挖掘,出土了一座坟墓、一座大型宫殿建筑、一座属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塔庙,以及一系列达十七八层的神庙遗址。1949年,马洛温代表英国考古学会对尼姆鲁德进行了再一次发掘,发掘工作断断续续地持续到1963年。法国考古学家也对马里古城进行了再一次的发掘。

考古学家的辛勤劳动,使湮没了两千多年的人类最古老文明的大部分得以重见天日,这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民族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现在世界上许多不同国家的考古队仍在不停地工作着,他们定期地把他们的发掘报告传往世界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手段的不断丰富,必然会有更多的古城、文献和文物呈现于世。无论考古学家在这一地区发掘出什么,都不会再令世人感到震惊,因为苏美尔—巴比伦—亚述人之创造力及其文明的璀璨早已令人叹服。

[1]JeanBottéro,EverydayLifeiMesopotamia,traoimore:TheJohnsHopkiyPress,2001,p。13。

[2]参见[美]S。N。克莱默:《文明的摇篮》,纽约,1982年(中文版),第31~33页。

[3]JeanBottéro,EverydayLifeiMesopotamia,p。14。

[4]JeanBottéro,EverydayLifeiMesopotamia,p。8。

[5]参见[英]格林·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黄其煦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201页;[英]塞顿·劳埃德:《美索不达米亚考古——从旧石器时代至波斯征服》,杨建华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51~52页。

[6]I。E。S。Edwards,C。J。GaddandN。G。L。HammoheCambridgeAory,Vol。1,part2,Cambridge:TheCambridgeUyPress,1971,p。632。

[7]巴比伦城在乌尔第三王朝统治时期由一位恩西(ENSI,苏美尔城邦中对“王”的一种称谓)统治,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它的苏美尔语名字为KA。DINGIR。RA,阿卡德语的名字为Bab-ilim,两者的含义均为“神之门”。现在的名称巴比伦(Babylon)源于希腊人的称呼。

[8]H。W。F。Saggs,Babylonians,OaklayofiaPress,2000,p。122。

[9]阿拉米人(Aramaeans),又译阿拉美亚人。西亚古代民族。约公元前第三千纪从阿拉伯半岛进入叙利亚,故又称“叙利亚人”。公元前第二千纪后期向幼发拉底河推进。他们学习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在古代东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0]现在的帕尔米拉(Palmyra)。

[11]《圣经·阿摩司书》(1:5)称其为伯伊甸(Beth-Eden),本义为“伊甸家园”(thehouseofEden)。

[12]参见《圣经·列王纪》Ⅰ,20:34。

[13]即《圣经》中的歌散(Gozan)。

[14]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把摩苏尔误认为古亚述城,参见H。W。F。Saggs,TheMightThatWasAssyria,London:Sidg;Ja,1984,p。291。

[15]亚述城也是亚述国家的首都,其遗址位于摩苏尔以南、现在伊拉克的谢尔格特堡(Qal’ahShergat)。

[16]乌鲁克(Uruk),今天的瓦尔卡,《圣经》中的以力城。

[17]拉尔萨(Larsa),今天的森科拉,《圣经》中的埃拉萨尔。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