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志愿者队伍。公共图书馆应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
3。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
(1)馆藏文献
①文献采集原则。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a。与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和本地区经济、文化及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
b。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相一致;
c。与本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采集方针及服务功能相匹配;
d。有利于形成资源体系和特色;
e。有利于促进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f。有利于积淀与丰富历史文献。
②馆藏文献总量。馆藏文献包括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缩微文献等。公共图书馆应在确保印刷型文献入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电子文献的品种和数量,并根据当地读者和居住的外籍人员的需求,积极配置相应的外文文献。
a。馆藏印刷型文献以图书、报刊合订本的册数计。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入藏总量分别应达到135万册、24万册、4。5万册以上,省、地、县级馆年人均新增藏量分别应达0。017、0。01、0。006册以上。
b。馆藏电子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听资料等,以品种数计。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年入藏量分别应达到9000种、500种、100种以上。
③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承担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服务的职能。其他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收藏与本地少数民族状况相适应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
(2)呈缴本。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者每出版一本新书刊都要免费呈缴一定的样本给指定图书馆,这种制度称为呈缴本制度,所呈缴的样本为呈缴本。省级公共图书馆负有依法接受所在省(市)出版机构呈缴出版物和保存地方文献版本的职能。呈缴本的入藏应符合本馆的文献入藏原则和范围,征集的品种、数量应达到地方正式出版物的70%以上。
(3)政府出版物。公共图书馆应承担当地政府出版物的征集、保存与服务职能,设置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点,并做好服务工作。
(4)文献购置经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由各级政府投入,专款专用,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正常开展。省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52元以上;地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3元以上;县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18元以上。文献购置经费应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增加。图书馆应在文献购置经费中安排电子文献购置经费,并根据馆藏结构和文献利用情况逐年提高或不断调整其与印刷型文献的比例。
4。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
(1)基本服务
①服务时间。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双休日应对外开放。其中省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4小时,地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县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各级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
②流动服务。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形式,将文献外借服务和其他图书馆服务向社区、村镇等延伸,定期开展巡回流动服务。
③总分馆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在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分馆服务,形成统一的机构标识,统一的业务规范,建立便捷的通借通还,文献分拣传递物流体系,提升同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2)拓展服务
①远程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等远程网络信息服务。
②个性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为个人、企事业机构及政府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3)服务效率
①文献加工处理时间。公共图书馆需根据不同类型(如印刷型、电子、缩微等)、不同来源(如购买、受赠、交换等)的文献资源特点和服务要求,优化文献加工处理流程,缩短文献加工处理周期,提高文献加工处理效率。文献加工处理时间以文献到馆至文献上架(或上线)服务的时间间隔计。其中,报纸到馆当天上架服务,期刊到馆2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分别在图书到馆20、15、7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
②闭架文献获取时间。闭架文献获取时间以读者递交调阅单到读者获取文献之间的间隔时间计。闭架文献提供不超过30分钟,外围书库文献提供不超过2个工作日。古籍等特种文献,另按相关规定执行。
③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开架图书提倡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顺序排列整齐。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的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分别不低于96%、95%、94%。
④馆藏外借量。馆藏外借量以外借文献册数计。公共图书馆应合理调整外借文献范围、外借文献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保持馆藏外借量逐年增长。
⑤人均借阅量。公共图书馆应分别根据有效持证读者和服务人口的总数,计算已外借文献量(册)占有效持证读者总数和服务人口总数的比例,以反映流通馆藏对有效持证读者的服务使用情况。公共图书馆应适时调整外借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并在流通规则合理范围内,保持人均借阅量逐年增长。
⑥电子文献使用量。电子文献使用量由数据库检索量和全文下载量组成。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宣传电子文献,举办电子文献使用辅导讲座,提升读者使用电子文献的信息素养,保持电子文献使用量逐年增长。
⑦文献提供响应时间。文献提供响应时间以收到读者文献请求至回复读者之间的间隔时间计。响应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并告知读者文献获取的具体时间。
⑧参考咨询响应时间。公共图书馆需提供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有效缩短文献咨询的响应时间。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包括现场、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网上实时和短信等。响应时间是以收到读者咨询提问至回复读者之间的间隔时间计。现场、电话、网上实时咨询需在服务时间内当即回复读者,其他方式的咨询服务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5。公共图书馆服务标识
(1)导引标识
①方位区域标识。公共图书馆导引标识志系统应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和图形建立,公共信息标识应采用国家标准GBT10001。1《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根据需求可采用双语或多语言对照。公共图书馆应在主体建筑外竖立明显的导向标识。公共图书馆入口处应标明区域划分,如阅览区域、活动区域、办公区域等,以方便读者到达目标区域。公共图书馆应在每一楼层设立醒目的布局功能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