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措施标准化的关键是推进立法,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条款中。文化志愿者的法定权利应该包括自主选择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人事保障的权利、物质保障的权利及接受培训的权利等。只有通过统一立法,明确志愿者与志愿组织的法律地位,保护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对象的权益,才能及时预防志愿服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最大限度地调动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因此,加快志愿服务立法,约束和规范志愿者的行为,是我国志愿服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五、文化志愿服务的地方创新
1。北京市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北京市东城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实现了每一街道聘请一家专业文化单位,每一社区聘请一名专业文化工作者,并适时向全社会公开聘请文化志愿者的目标。2009年年初,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全市18个区县也相继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分中心。此后,在全市设立了乡镇级文化志愿者服务站,帮助把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志愿者的特长相对接,并为志愿者开展服务调配车辆、开展定向培训等。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经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与有关机构交流等渠道,形成了《北京文化志愿招募管理办法》《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三年规划(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具有符合公共文化服务和志愿服务规律的规范性文件,并重点开展、指导扶持一批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2。成都市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成都市针对文化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专业技能等,拟订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严格培训制度,并努力在培训内容、形式和效果上谋求创新和突破,以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师资配备上,除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及授课外,还邀请一线的文化志愿者骨干现身说法。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专题授课、座谈交流、模拟演练等形式,丰富、活跃培训课堂。在培养志愿者服务理念方面,成都市各级文化职能部门积极为文化志愿者提供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机会。2012年6月,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使成都文化志愿者有了专门机构,并逐步建立起高效规范的文化志愿服务“总分制”管理网络。成都文化志愿者人员实行“分管理、共使用”原则,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单位既可独立招募、管理、培训和使用自己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又可共享文化志愿者资源。成都文化志愿者工作实行“总指导、分实施”原则,总会和各分会既独立又融合,在志愿者项目和活动中,总会可对分会进行业务指导和支持,同时总会志愿者活动可由分会参与或与分会共同举办志愿服务项目。
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对落后,民间文化人才热心公益但缺少展示平台等实际情况,台州市黄岩区创新推出“乡村大使”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把基层部分群众培养成为文化大使(宣传大使、文明大使、产品大使、旅游大使、形象大使),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提供文化服务,倡导文明新风,走出了一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文化发展新路子。目前,黄岩区已招募文化志愿者1000多名,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团,下设秘书处,负责全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建、日常管理、活动策划和协调、外联与宣传等工作,实行社团化管理,从组织上保障文化志愿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按照文化服务就近原则,志愿者分为城区分队和乡镇分队,城区分队下设戏曲、舞蹈、音乐(包括声乐和乐器)、书画、体育、计算机培训等若干个小组,实行统一分级管理。按照“群众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建立志愿者服务项目库,确定送文艺节目、文化知识培训、科普法律宣传、抵制不文明行为四大项目。
4。国外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招募志愿者协助图书馆开展工作在海外极为常见,志愿者的管理机制与服务内容都运作得比较成熟(见表5-5)。从图书馆角度来看,图书馆志愿者所进行的这些服务内容背后需要相关部门对志愿者的管理与支持,包括招募、培训、考核、激励等,这是确保志愿者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环节。
【思考题】
1。文化志愿服务的标准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结合自己所在地的文化志愿服务情况,思考如何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3。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何与业余文化团队建设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一锋,曾昶。深圳出台《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N]。中国文化报,2014-03-26。
[2]陈振明等。公共服务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4。
[3]张昕。走向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可抉择供给体制——当代政府再造运动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111-117。
[4]B。O’ell,WhatVoluntaryActivityderica[J]。PubliistrationReview,1989,49,(5):486-491。
[5]党秀云。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1(3):50。
[6]侯鹏生,孙吉亭。优良城市文化和现代志愿服务互动研究[J]。求索,2012(9):244。
[7]丁开杰。英国志愿组织联盟与志愿者参与实践——以英格兰志愿组织理事会(NCVO)为例[J]。理论月刊,2009(3):149。
[8]曹荣芳,孙颖,董瑞敏。中美体育志愿者服务现状及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前沿,2010(6):70-71。
[9]徐彤武。联邦政府与美国志愿服务的兴盛[J]。美国研究,2009(3):25。
[10]迟强,龙军。准公共物品志愿供给的风险与政府作用:来自于美国的经验[J]。学术论坛,2009(6):117。
[11]康秀云。美国培育积极公民的志愿服务路径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7):116。
[12]CorporationforNationalandunityService。FY2010ualFi[ROL]。[2011-11-15]。http:。natiovpdf11_1115_final_fy_10_afr。pdf。
[13]谢芳。美国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J]。社会,2003(1):58。
[14]刘通。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2(1):27。
[15]李勃。国内外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9(7):74。
[16]加拿大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EBOL]。[2006-09-25]。http:news。xiheory2006-0925t_5135652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