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文学翻译概论书籍 > 二翻译文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中的作用(第3页)

二翻译文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中的作用(第3页)

[13]郭沫若:《〈雪莱诗选〉小序》,见罗新璋编:《翻译论集》,33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4]鲁迅:《“硬译”和文学的阶级性》,载《萌芽月刊》第1卷第3期,1930。

[15]转引自《中国翻译词典》,1069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16]陈原与许钧的对话:《语言与翻译》,见许钧等:《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208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7]施蛰存:《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导言》,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18]欧阳桢:《翻译漫谈》,载《编译参考》,1981(9)。

[19]季羡林:《中国翻译词典·序》,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20]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见《梁启超全集》,第7册,第3807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1]胡适:《白话文学史》,115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2]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300~302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3]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341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4]《小说丛话》中侠人语,原载《新小说》,第13号,1905。

[25]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见《梁启超全集》,第7册,3806页,北京出版社,1999。

[26]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见《梁启超全集》,第7册,3805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7]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见《梁启超全集》,第7册,3805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8]钱锺书:《林纾的翻译》,载《文学研究集刊》,第1册,1964。

[2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77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0]梁启超译:《佳人奇遇》,见《梁启超全集》,第10册,5501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1]施蛰存:《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导言》,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32]傅斯年:《怎样作白话》,载《新潮》,第1卷第2号,1919。

[33]郑振铎:《语体文欧化之我见》,载《小说月报》,第12卷第6号,1921年6月10日。

[34]沈雁冰:《语体文欧化问题》,载《小说月报》,第13卷第2号,1922年。

[35]《鲁迅和瞿秋白关于翻译的通信》,见罗新璋编:《翻译论集》,27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6]鲁迅、瞿秋白:《鲁迅和瞿秋白关于翻译的通信》,见罗新璋编:《翻译论集》,26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7]鲁迅、瞿秋白:《鲁迅和瞿秋白关于翻译的通信》,见罗新璋编:《翻译论集》,26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8]鲁迅、瞿秋白:《鲁迅和瞿秋白关于翻译的通信》,见罗新璋编:《翻译论集》,269~27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9]傅雷:《致林以亮论翻译书》,见罗新璋编:《翻译论集》,546~54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0]王力:《中国现代语法》,33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1]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99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