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公共图书馆基础知识 > 第二 成本核算应用范例(第1页)

第二 成本核算应用范例(第1页)

第二节成本核算应用范例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往往需要通过成本来反映。接待读者人次、外借图书册次等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的效益指标,但如果离开了成本的前提,这些指标能够说明的问题其实并不多,或者说意义不太大。例如,一个10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与一个1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次既不能相提并论,也不是简单的10∶1的关系。即使同类型、同面积的图书馆之间,也不能简单地按上面两个指标来判断哪个图书馆的效益更高一些。效益指标既需要绝对数,更需要相对数,而且还要与成本进行配比,才能综合反映效益情况。两个图书馆在馆舍面积、到馆人次、外借册次等都相同的情况下,只要经费支出不同,效益就不相同。

准确地反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情况较为复杂,至今国内尚无一套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书也并非要建立这种指标和方法,而主要从经济核算的角度来阐述方法和关系。

一、公共图书馆成本核算与经费争取

公共图书馆通过成本核算得出的结果,说明了服务与经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公共图书馆争取经费提供了依据。

某馆拥有一辆流动图书车,财政部门除在正常预算中安排机动车年度费用每辆3万元外,还安排每辆10万元的运行经费。图书馆认为不够,但财政部门认为安排的预算已经很充裕。这时,需要对流动图书车的全年服务成本进行核算,拿出依据。

流动图书车运行的成本与人员(驾驶员、工作人员)、图书、行驶里程、百公里油耗、保险、过路费、维修费、保养费等相关。其中因为油费计算需要根据停靠点和运行路线计算行驶里程而时间较长。流动图书车有30个停靠点,每个停靠点以两周为一个服务周期,按停靠点和线路计算出每两周的行驶里程为500公里,百公里油耗为26升,使用零号柴油,平均单价7。00元。另外,流动车的购书经费增加在总的购书经费中,但因增加图书采购、分编等而发生的人员费用需要分摊。因此,此成本核算中真正以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的是采编人员的费用分摊,具体的主要成本计算如表4。1所示。

表4。1流动图书车运行成本计算表

续表

由于流动图书车的图书可以与总馆、分馆通借通还,因此,即使扣除图书更新费用,每辆流动图书车正常运行的年度经费需要213340元,与财政核定的13万元经费相比,预算少了83340元。这样,流动车的经费缺口就非常清楚,申请当年的追加、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都有了依据,争取起来也会相对容易得多。

二、公共图书馆成本核算与服务效益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反映,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关键看其目的和需要用于什么方面。除前面介绍的大英图书馆对服务效益的评估,2010年年底,《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正式出版,其中《杭州图书绩效评估研究与实践》[20]一文,对杭州图书馆的支出、效益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和研究,并希望以此形成指标体系。

该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了比较法,即将杭州图书馆的一些指标分别与国内的一些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和副省级图书馆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以及国外一些同类城市图书馆进行比较。这个比较,从概率上说,只要水平超过平均水平,则比较的结果都是正向的,因此比较的结果形成了杭州图书馆一边倒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实际意义是告诉杭州市政府,财政在杭州图书馆上的投入物有所值。与国外同类城市图书馆比较的结果是有差距的,这个比较既说明政府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同时告诉杭州图书馆需要不断改善服务。

第二部分采用了消费者剩余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由于这种评估方法与成本核算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本书略过,相关教材中会有介绍。其研究的结论是2009年杭州图书馆总效益为9445万元,总支出为5054万元,成本与效益之比为1∶1。8688,即每投入1元钱给杭州图书馆,产生的效益为1。8688元。

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反映图书馆效益的方法,特别是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效益,通过一定的方法,比较科学地反映出来,告诉社会、告诉政府,投给图书馆的钱没有白花,效益大于投入,从而赢得社会的肯定、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当评估由第三方独立作出时,可信度会更大一些。

在对具体的公共图书馆成本管理、向财政部门争取经费、与相关部门开展项目合作等方面,由于上述评估方法存在着条件假设,可能财政等相关部门并不能够完全认可。这时,成本核算成为考核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成本归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这样的成本核算往往能够说明原来无法说明的图书馆利用公共资源的有效程度和办馆效益。

为了使公共图书馆的效益能够有说服力,公共图书馆可能需要先将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然后通过成本核算,分析出即使处在不利条件的位置和效益相同时,其成本仍然低于相比较的对象。

苏州图书馆向市政府呈报的总分馆建设方案中,在分析苏州总分馆的效益时,把苏州分馆的成本、效益指标首先与苏州乡镇分馆比较(见表4。2)、与其他地区的分馆比较(见表4。3),再与全国县区级图书馆比较(见表4。4)。按理来说,苏州的分馆本身是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文献藏量、人员数量、资金投入等与全国县区级图书馆相比较都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处境不利,也正因为如此,其比较的结果就会自然产生说服力,从而说明社区分馆的效益水平。

表4。22009年苏州图书馆分馆与苏州乡镇分馆到馆读者比较

表4。2的数据比较,是要说明苏州图书馆的社区分馆与各县级市的乡镇分馆在馆舍、资源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因为苏州对社区分馆采用了紧密型管理的方式,特别是直接派遣工作人员,从而使效益大大高于乡镇分馆。

表4。3各地区分馆效益情况比较

表4。3中,福田区、苏州市都是一个系统,以一个系统的平均数与单个图书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会处于不利位置。事实上,深圳上沙分馆是福田区总分馆中效益最好的分馆之一,单独列出,则成为表中效益最高的分馆,如一起放在福田总分馆中平均,则效益就无法显现。从这一点出发,单独一个图书馆与全国县级馆的平均数进行比较,意义也有限,除非为了特殊的目的。从真正意义上的分析比较角度,应该是单馆与单馆比、系统与系统比、平均与平均比。但如果为了取得某种支持,单个馆与平均数比一下,有时也是必要的。

表4。42010年苏州图书馆总分馆系统、总分馆与全国地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服务成本比较

表4。4的成本核算和比较,说明苏州图书馆尽管服务效益很高,单位服务成本低于全国地市级图书馆和县级图书馆的平均水平,但可以从结构分析中发现,总分馆比普通独立的图书馆产生更高的服务效益主要缘自分馆,正是分馆的低成本拉低了整个总分馆系统的服务成本。总分馆能够低成本的原因在于:分馆借助总分馆系统的资源共享节省了资源建设成本,借助总馆的管理、技术、后勤等节省了人员成本;反过来总馆借助分馆延伸了服务触角,分馆贴近读者,方便读者,降低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成本,增加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愿和兴趣,培养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扩大了读者群,因此摊薄了图书馆运行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分馆系统整体的服务成本比总馆下降了50%,实现了经济高效。

通过这种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苏州市财政部门充分肯定了苏州图书馆总分馆的低成本和高效益,并且在苏州图书馆几年总分馆建设的自主创新期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购书经费从32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拨付100万元专款用于更新计算机管理系统,添置了图书调配车辆等。

三、公共图书馆成本核算与项目决策

公共图书馆在项目决策上的成本核算,一般都需要在事前进行,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核算,而是管理会计上的成本核算。

公共图书馆大型读书活动是否要开展、开展到怎样的规模,可能需要制定几套方案,每套方案都会涉及资金的使用、预算的控制。在几套方案中选择一套,这就是一种决策。而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本核算可以帮助决策更加科学和正确。

(一)成本核算与活动开展

公共图书馆所有的活动开展都需要成本,所以,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规模、方式、方法等都会影响成本。例如,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紧缺的前提下,在假期中开展活动的成本就会比平时大一些,原因是假期中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饱满,开展活动抽调的人员会形成岗位空缺,需要招聘临时人员顶替,增加了人员开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假期中开展活动,参与读者会比平时多,活动所获取的效益较高。因此,公共图书馆是否选择假期举办活动,需要管理者进行权衡和比较:是效益大于成本,还是成本大于效益;或者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措施配合活动的开展,如招募志愿者。而如果能够事先就考虑到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其本身既是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详见本书第五章),又是图书馆读者活动的一部分,一方面能够培养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另一方面又能支持其他活动的开展,体现了管理者在管理上较有前瞻性。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