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儿童文学教程第二版方卫平 > 第二 传统儿歌的特殊形式(第2页)

第二 传统儿歌的特殊形式(第2页)

这是一首四川儿歌,因其朗朗上口,亲切自然,流传全国各地,成为流传最广的数数歌之一。大人带着孩子扳着手指数数,引出老虎和小松鼠两个情节,反复扳着手指数来数去,既不显得枯燥,又可以帮助孩子记数。

还有一类数数歌,不仅能帮助幼儿识别简单的数和数序,还能训练他们初步的运算能力,如下面这首四川儿歌《数蛤蟆》:

一个蛤蟆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个蛤蟆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所唱的歌谣。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幼年时代的孩子。儿童的很多游戏是伴着歌谣的念唱进行的。歌谣可以增添游戏的愉快气氛,协调游戏的进行。更有很多游戏是离了歌谣无法进行的,如小孩玩骑竹马游戏时,会边走边唱:

骑竹马,

上学堂,

摇竹扇,

扇风凉,

先生莫要嫌我小,

我的肚里有文章。

四、连锁调

连锁调也叫连珠体,它采用顶真的手法来结构儿歌,即将上一句末尾的字、词或短句,做下一句的开头,或前后随韵黏合,从而环环相扣,连续下去。传统的连锁调一般没有完整的意思,句式简短,但节奏韵律感很强,由上句引出下句,颇为风趣,易记易唱,如清代郑旭旦《天籁集》所辑的绍兴儿歌:

一颗星,挂油瓶;

油瓶漏,炒黑豆;

黑豆香,卖生姜;

生姜辣,造宝塔;

宝塔尖,戳破天;

天哎天,地哎地;

三拜城隍老土地,

土地公公不吃草,

两个鸭子囫囵吞。

在传统儿歌中,有一种与问答调结合在一起的连锁调。其连锁形式有了些变化,不用顶真和随韵黏合来环环相锁,而是以问答形成连锁,即在开头两句随便描述一个生活场景之后,再从第二句的后面几个字(不一定是最后一个字)中提出一个单音词,在其前面加上“什么”,从而构成一个疑问短句,如“什么塔”“什么红”之类,接着便以两三个字的短句来回答,如“玲珑塔”“花儿红”等,然后,又用这答句的头一个字(可以谐音)再加上“什么”构成另一个疑问句,如“什么玲(铃)”“什么花”,如此连续不断地问下去,答下去,形成一种连锁,如下面这首广西儿歌《萤火虫》:

萤火虫,你过来,

你去哪里吃饭来?

什么饭?红米饭。

什么红?猪肝红。

什么猪?母猪。

什么母?亲家母。

什么亲?乡亲。

什么乡?酒肉香。

什么酒?米酒。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