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打狗虱,
一打两半截。
剪刀杀跳蚤,
流了八担血。
鸡笼关蚊虫,
气都出不得。
这首歌以大胆的想像,描述了许多事实上不可能发生,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和尚是不留头发的,偏偏说他“头发扯成乱鸡窝”;乌龟、团鱼是地上爬、水里游的,偏说它在天上跑;鸡蛋是一打就破的,偏说用它能打烂石碓窝。接下来的四句具有连续性,构成了一个十分荒诞的小情节:鲤鱼衔草做窝,被牛霸占;牛儿霸窝是为了生蛋,生了三十六个阳雀蛋,却孵出了七十二只猫头鹰。“说白”以下儿歌的后半部分变为整齐的五字句,节奏更为紧凑,突出了“谎话连篇”的味道,以同样的手法,两句一层写了五种违背情理的现象。
八、谜语歌
谜语歌一般由谜面(喻体)和谜底(本体)组成。谜底就是所猜测的对象;谜面则是启示猜测者的话语,往往运用比喻、拟人、描述等方法去暗示本体的特征。用儿歌形式表述谜面的谜语即是谜语歌。
谜语歌和问答调有明显不同。虽然有的问答调从内容上看也像猜谜,但是其提问都比较简单、直接,而且在问答调里有问必有答;而在谜语歌里只提出问题,并不作出回答。
谜语歌有的是物谜,即谜底是具体事物的谜语。它符合幼儿具象思维的特点,所以数量最多。物谜的谜底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日常用品、人体器官等,如下面这首:
上边毛,下边毛,
当中夹个小葡萄。
猜不着,对我瞧。
(谜底:眼睛)
再如谜底是物品的:
圆肚肚,紧绷绷,
肚子里面空又空;
不敲它,不吭声,
敲它就喊痛痛痛。
(谜底:鼓)
九、字头歌
字头歌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是一种特殊的“一韵到底”。末尾的字词往往是“子”“头”“儿”等,以它们作为韵脚,一韵到底,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字头歌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情节。很多作品都能表现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如程逸汝的《砍蚊子》:
树下铺张大席子,
狗熊睡上一阵子,
飞来一只大蚊子,
吓得狗熊缩脖子。
狗熊气得拿斧子,
用足力气砍蚊子,
砍出一身汗珠子,
还没砍着大蚊子。
狗熊不肯动脑子,
急急忙忙卷席子,
卷起席子当帐子。
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滑稽故事。笨狗熊用斧子去砍咬自己的蚊子,结果白费了力气。小朋友从狗熊的失败中也很容易明白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适当的工具,否则就会劳而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