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pdf > 第二 儿童报告文学(第2页)

第二 儿童报告文学(第2页)

儿童报告文学时常采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极强的哲理性、启迪性、引导性。

1。哲理性

哲理性是儿童报告文学议论性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作品思想的结晶和闪光,是给人深深思索和久久回味的因子。《生命的斗士》末尾就有这样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议论:

我在想,在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活得很好,但他们活着是为了给别人添加痛苦;也有另外一些像马隽这样的人,他们忍受着痛苦活着,而他们生活的目的是为别人活得更美好。

富有哲理性的议论强化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在了解了马隽与皮肤松懈症所作的顽强斗争之后,小读者会被感动,会产生钦佩之情;而在作品中富有哲理的议论的点拨下,少年读者则会进一步得到思想的升华,从而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和幸福的真谛。

2。启迪性

启迪性是报告文学议论性特征中最具普遍意义的因素。儿童的生活面是非常狭窄的,其感知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而人的成长又必须是一个不断拓展生活领域、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的过程。儿童报告文学正好贴合了小读者成长的需要。作品题材的多样性,给儿童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丰富和多彩。作品中富于启迪性的议论,更可以滋润儿童的心灵。

3。引导性

引导性是儿童报告文学议论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儿童需要哲理,需要启迪,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引导。

报告文学夹叙夹议的特点,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仅能给小读者启迪,而且能引导小读者进行哲理的思考,如冉红的《弱者唱出了强音》就贯串着一系列精彩的议论:

知识,把柴青领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他如饥似渴地读着小说、散文、诗歌。他那被生理缺陷痛苦紧锁的心扉,让人类智慧的钥匙打开了!

他那颗曾被失望煎熬得快要干枯的心,得到了知识雨露的滋润,慢慢地绽放出花朵,显得生机勃勃。

人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最难的莫过于同自身的弱点斗。

预言成功是轻松的,庆祝成功是欢乐的,但要创造成功却是艰苦的。

疾病使柴青变得坚韧,逆境使柴青变得善于搏斗。柴青这个残疾人终于变成了生活的强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样富于引导性的议论,对儿童认识、理解生活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走好人生的路,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儿童报告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源于生活,报告文学更离不开当代生活这块鲜活的土壤,自然要受生活和时代的制约。然而,当其一旦成为独立的作品,就会反过来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报告文学对生活的影响往往更直接,更强烈,这就是它的社会功能,或曰社会作用。儿童报告文学也不例外,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教育、审美四个方面。

(一)认识社会,了解人生

儿童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人生的了解更是十分肤浅,而他们又正处在迅速成长的阶段,极需要加强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儿童报告文学比儿童文学其他任何体裁的作品都更具有认识价值,这是由其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儿童报告文学“报告”的总是现实社会儿童生活中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且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刘保法的《穷街的孩子》、詹鄞森的《首都小记者闽西行》,告诉生活在富裕的城市环境中的孩子们,不要忘了我国还有广大的农村,还有许多孩子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使是在城市,也不都是优越的,还有像“穷街”那样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这对今天的儿童走出城市,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真实的生活,认识真实的人生,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树立楷模,学有榜样

报告文学的报告性,决定了它必须始终扣住时代的脉搏,传递时代的强音。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有善于模仿的特点,他们更离不开榜样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首先是通过报告文学展现给孩子们的,其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度是任何其他新闻和文学体裁无法企及的。改革开放后,时代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80年代初就有《杨乐中学时代的故事》和《当他们还是少先队员的时候》两篇报告文学发表。攀登数学高峰的青年数学家杨乐、张广厚的名字深深地嵌入孩子们的心田。《她战胜了“跳水皇后”》将在第十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夺取跳水冠军的17岁的陈肖霞推到了儿童的面前。随着儿童报告文学数量的增加,其主人公已不限在英雄、冠军、名人的小圈子里,而是深入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写出了许多普通孩子的不普通的经历和追求。这尤其能给同龄人以震动、启发和激励,也是最便于他们仿效的楷模,如冉红的《杜曼》《弱者唱出了强音》。前者写一位叫杜曼的维吾尔族少年,在一次因好心而害死了可爱的小兔子后,得到妈妈的指导,在书中找到了科学的答案,引发起读书的兴趣的事迹。后来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他由对自然的好奇到对科学的积极探索,搞出了不少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小发明。后者写一个患先天成骨不全症的孩子——柴青的故事。他生存的每一天都是在同命运抗争,而他不只活下来了,而且读书、作画,活得很充实,很有价值。他的坚韧、奋斗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令人感奋,催人向上。

(三)丰富审美,陶冶情操

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感受美、欣赏美的心理活动。优秀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不仅能以其“报告”的真实性撞击小读者的心扉,更能因其文学的表达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小读者的心田,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学会鉴别美与丑、真与伪、文明与野蛮、高尚与庸俗,使之形成高尚纯洁的艺术趣味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儿童报告文学的魅力来自作家对所“报告”的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文学手段和文学语言,使作品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谈到儿童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当然离不开它的语言,因为文学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凭借语言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传达思想的。而读者要在作品中得到心灵的浸润和情感的愉悦,首先感受的也是语言。少年期儿童喜欢叙事作品中诗意幻化的韵调。思羽的报告文学《泅出海面》讲的是少年演员刘铁蕾的故事。从小学到中学,频繁的拍摄任务耽误了她的功课,但她不服输,以一股子“铁”劲,在老师、同学和妈妈的鼓励下,经过数次沉浮,终于成功地闯过了两道考试大关。作品以刘铁蕾拼搏过程的心理动**颠簸作为主旋律,通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风格和诗意化的韵调,极富美感。

琴声温柔地响起……

渐渐地,在如歌一般的亲切旋律中,绷得紧紧的神经松弛下来了。她看见一只毛色雪白的小狗奔到她面前,支起后腿,陀螺似地打转;她看见小石榴的脸部特写,清澈纯净的目光,无声地呼唤着人情中的至善至美;她看见童年的廖梦醒懂事地依偎着父亲,穿行在上野烂漫的樱花树下;她看见秦亚梅同小伙伴们目送一个个彩色气球,从狭窄的瓶口飞出;她看见宋美娟扶起被车撞倒的老奶奶,向医院走去……她所有扮演的人物全在这儿,这太好了。她伸出手去,想拥抱他们。

突然,琴声轰响,仿佛海浪汹涌,向她卷来。她被淹没在冰冷的海水中,嘴里尝到了一股苦涩味,身子被什么重物拽着往下沉。她奋力挣扎,拼命地划动四肢,从海浪中钻出来,抬头看见天幕上两颗晶亮的星星……

蕾蕾,你怎么啦,大喊大叫的?

她睁开发黏的眼皮,原来那不是星星,是妈妈的一双眼睛,正惊恐地俯视着她。

作品的语言把声音、画面同人物的情绪流自然地糅合到一起,以节奏明快的语句流畅地表达,使语言富于乐感。而这不正契合了少年那青春萌动、感觉敏锐、充满想像和渴望的生命律动吗?

(四)新闻作用,文献价值

报告文学由于可以向读者迅速及时地报告最新事态的发展和典型人物的事迹,因而也具有新闻价值。儿童报告文学向少年儿童或报告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或报告成年人孩提时代的生活,能迅速及时地反映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状况,因而能传递少儿世界的最新信息,起到交流、沟通、促进和提示的作用。1991年夏天,日本112名中小学生来到中国青岛的小管岛举行探险夏令营,中国有50名学生参加。孙云晓很快就发表了《微笑的挑战者——中日儿童探险夏令营纪实》。后来这个题材的儿童报告文学,孙云晓至少又写过两篇。当社会和人们关注希望工程的时候,读者读到了《中国女教师——李清玲救助失学少年的故事》……迅速、及时、新颖、紧扣时代的脉搏,使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新闻作用。

新闻价值是消息的优点,同时也被报告文学吸纳了。但消息易过时,而报告文学刚好避免了这个缺点。报告文学也抢时间,但是,由于它内容厚实,形象生动,因而不是“易碎品”。它除了具有新闻价值,还有值得永久保存的文献价值。所谓文献价值,指的是详细具体地记录了历史的面貌和足迹,可作为历史资料来看待和保存。报告文学以文学的笔调把活生生的现实社会里引人注目的人和事逼真地写出来,它所表现的是社会现实中确实存在过的事实,同时,由于使用了各种文学技巧,因而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不少新闻报道的内容,由于写成了报告文学,才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成为宝贵的、极有参考价值的史料。陈景润的事迹就是一例。儿童报告文学也是如此。冰心的《咱们的五个孩子》写的是失去父母后的五个孤儿,得到政府、街坊邻居和老师同学无微不至的关怀的事迹。这篇报告已经成为良好社会风尚和高尚社会道德的历史记录。“天才小发明家”茅嘉凌的报告文学先后出现好几篇,完整详尽地记录了茅嘉凌由受歧视变为受重视,再由一个“小发明家”滑坡到退学继而成了“社痞”的过程,反映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一些带有典型性、历史性的问题,其新闻价值和文献价值都是显而易见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