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歌往往带有一种“猜谜”的魅力,因为先问后答,中间有一个过程,便使作品对儿童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问答歌是一种培养儿童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好形式。
六、绕口令
绕口令又叫拗口令、急口令,特点是把许多近似的双声、叠韵词组织在一起,或把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集合在一起组成有趣的韵语。绕口令结构巧妙,短小活泼,听来幽默风趣。这类儿歌容易读错,而诵读时又要求口齿清楚、快速流畅、准确无误,所以是训练孩子们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极好的工具。
绕口令主要不是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甚至没有完整内容,只以其语言的特殊性使人获得愉悦,或以其特殊的语音结构帮助人们训练口齿和辨声正音,如下面这首影响非常广泛的《挂铜铃》:
东洞庭,西洞庭,
洞庭山上一条藤,
藤条头上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
风定藤停铜铃停。
这首儿歌只勾画了一个画面,不表现什么意思。儿童急速朗读时,会感到特别“拗口”,尤其是“藤”“铃”“动”“静”等字的读音很容易混淆,但也会因此而觉得很有趣。绕口令,可以在无形中帮助孩子们矫正发音。
再看这首《酒换油》:
一葫芦酒,九两六,
一葫芦油,六两九。
六两九的油,
要换九两六的酒,
九两六的酒,
不换六两九的油。
这首绕口令中的“酒”“油”“九”“六”同韵。酒是九两六,油是六两九,以油换酒,“六两九”和“九两六”又夹杂其中,增加了诵读的难度。这是一首纯为练习发音的绕口令。
七、颠倒歌
颠倒歌指故意将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而成的儿歌。这类儿歌由于违反常理,乍看起来,十分荒唐,所以又叫古怪歌、滑稽歌。四川人又叫它“扯谎歌”。
颠倒歌以大胆的想像、夸张,有意颠倒或混淆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景象的正常关系、正常秩序,使人产生一种荒诞、古怪的感觉。颠倒歌既可以培养儿童的识别能力,又能锻炼他们从反面来联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下面这首四川儿歌《听我唱个扯谎歌》:
太阳落土又落坡,
听我唱个扯谎歌。
两个和尚来打架,
头发扯成乱鸡窝;
乌龟团鱼天上跑,
鸡蛋打烂石碓窝;
鲤鱼来衔草,
牛儿来霸窝,
生了三十六个阳雀蛋,
出了七十二个鬼冬哥。
说白就说白,
说起了不得,
牯牛生了崽,
三天就犁得。
灯草做纤索,
一天拉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