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儿童文学教程王泉根pdf > 第一 文学与美术 图画书卡通读物(第2页)

第一 文学与美术 图画书卡通读物(第2页)

画面的衔接大都靠主人公的动态来表现。在《小泥狗哈利》中,第一幅是哈利在浴池边叼起刷子;第二幅则转换到叼着刷子的哈利正急速地下楼梯。作者巧妙地把浴池处理成画面的背景,从而增强了画与画之间的连续性。

3。画面的趣味性

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的图画书,必须具有浓郁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是儿童情趣视觉化的艺术表现。美国图画书《去问熊先生》,讲的是一个叫达尼的小男孩想送妈妈一件生日礼物,于是去找动物们商量。但动物们的提议都被否决了,因为这些礼物妈妈已经有了。达尼决心去森林中问熊先生。熊先生没有什么东西当礼物,却搂着达尼悄悄教给他一个好办法。听了熊先生的话,达尼高兴地跑回家里,让妈妈猜他要送的礼物是什么。妈妈怎么也猜不出来。于是达尼搂着妈妈的脖子,做了一个“熊式拥抱”。这个“熊式拥抱”就是达尼送给妈妈的礼物。这则故事温馨感人,但又充满着悬念。经典的图画故事很多都具有类似的风格。

图画书的趣味性主要通过画面来表现。图画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环节都应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这种趣味有时并不需要通过夸张的造型和浓烈的色彩来表现,许多优秀的图画书都是具有素描写实风格的。常以“甜、俗、浅、陋”来表现图画书内容的作者,实际上并未真正了解儿童的审美能力。

4。整体的传达性

作为整体的传达性是指图画书中的图画要具有整体感,能够完整地表达故事的内容。它是图画故事最具实质的内在特征。

整体的传达包括文字和画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图画故事每幅图画的文字尽管可以长短不一、多少不定或者有跳跃性,但优秀图画书中的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和人物的变化,显示出画面之间的流动,给人一种整体感。图画书中的图画虽然由多幅组成,但幅与幅之间也是一脉相承、连续相通的。图画和文字互相融汇、有机结合,图画书的整体传达性就显露无遗了。

从“书”的角度来说,图画书的整体传达性还包括封面、封底、扉页和装帧。优秀的图画书往往从封面或扉页就开始进入情节并将封底也利用起来,让儿童回味故事或引发儿童新的想像。例如,安东尼·布朗的《穿过隧道》讲述了小兄妹俩只要碰到一块,就吵个不停,后来经过在隧道中的一番探险后,兄妹俩终于和好的故事。书的封面画的是妹妹正在穿过隧道的场面,脚边有一本打开的书,到封底则只有一个隧道口,书却合上了,暗示故事已经讲完了。

从图画书的整体传达性考虑,儿童教师在给儿童讲述图画书时,不要遗漏画面,可以让孩子通过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并在最后进行对比,发现有意义的细节。

三、图画书的作用

儿童图画书是现代印刷技术和现代艺术结合的产物。它特殊的表现形式和接受方式,对儿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画书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画面,给识字不多的儿童直观的体验,把儿童带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给儿童以最初的审美教育。所以,儿童图画书在对儿童个性意识的形成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美国图书馆学家姆亚(MooreAnnie。E)曾说:“儿童从图画和故事中所获得的印象,是永恒不灭的,同时也是非常微妙的。如果要我表示意见,那我就会说:一个人对于艺术的认识、想象力的培养,对异国产生人类的共识、共感等胸怀,都是从阅读图画书萌芽的。……良好的图画故事书,在养成读书的趣味和习惯方面,它的影响力是大得无法估计的。”[1]可见,图画书不仅能够让儿童获得对“书”的概念的初步感受,而且,还能够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图画书是幼儿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因为它对儿童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加之,图画书多是手绘图画,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对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所以,对儿童教师而言,要认识到图画书的巨大作用,给儿童选择最优秀的图画书并可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游戏活动。例如,日本图画书《小真的长头发》(高楼方子)写的是小真的朋友爱美和小丽都留长头发,只有小真留着短发。当朋友向小真炫耀自己的长头发时,小真也开始向朋友吹嘘说,等以后自己的头发长了以后,会站在桥上,用头发把河里的鱼钓上来,可以在郊游时,把头发一圈圈绕在身上,比盖棉被还暖和。这些情节显然都是小真不服输心理下的幻想,但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很有帮助。教师可以一边翻看图画书给孩子讲,一边让孩子猜测故事的发展。读完故事后,教师还可以和孩子展开讨论,例如,“你认为小真这么说是撒谎吗?”“你还能想像长头发会长到什么程度吗?”虽然图画书具有直观性,但儿童要准确读出图画所描述内容也不容易。所以,儿童欣赏图画书仍然需要大人的参与和帮助。大人用自己的语言将图画中的含义描述出来,诉诸儿童的听觉。儿童可以一边听大人的讲述,一边看图画书,耳目并用,既听赏了大人的讲述,又在视觉上得到了印证,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而且为亲子之间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使孩子更能感受到来自长辈的爱。

四、图画书发展概况

图画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真正为儿童编绘图画书并出版发行,则是17世纪的事。第一本专为儿童编辑的图画书是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绘》。这是一本儿童百科全书,用图画表现有关大自然、人类生活、社会文化等知识,文字依照图画来描写解释,旨在对儿童进行常识教育。

18世纪,在以儿童为主体的新儿童观的影响下,英国伦敦出版商约翰·纽伯瑞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图书出版社“圣经与太阳社”。该社出版了大量插图优美、印刷考究、装帧精致、价格较为低廉的儿童图画书。他第一次把孩子的快乐和图画书联系起来,使长期被贵族子弟垄断的儿童图书普及到民众子女中。

19世纪,英国出现了三位杰出的图画故事作家:瓦尔特·克雷恩(Waltere)、兰道夫·凯迪克(RandolphCaldecott)和凯特·格林纳威(KateGreenaway)。其中兰道夫·凯迪克被后人称为“现代图画书之父”。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另一位图画书作家比特克斯·波特(BeatrixPotter)。她自学成才,为儿童创作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其中最出名的是1902年出版的《兔子彼得的故事》。这本书原是波特女士为一位生病孩子所写的信,后来波特女士将这些长达八页,绘有小插图的信结集出版。该书文画合一,为图画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儿童图书之一。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作家和画家流向美国。他们的艺术天才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美国图画书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绘画技术的提高和彩色印刷的普及,使美国图画书的创作领先于其他国家。列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打破了以往追求“形似”的绘画方式,使抽象的绘画方式取得成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欧美图画书被译介到日本并很快形成了图画书热。由于经济复苏,加上近三十年的努力,日本在文字、绘画、印刷等方面后来居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日本比较有名的图画书有赤羽末吉的《苏赫的白马》、松谷美代子的《龙子太郎》、加古里子的《乌鸦面包店》、中川李枝子的《古利和古拉》、高楼方子的《小真的长头发》、宫西达也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等。

图画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已经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设立了多种图画书的奖项。英国于1938年设立的凯迪克奖、1955年设立格林威大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简称IBBY)于1966年设立了国际安徒生奖的图画书奖。

我国在漫长的传统社会里,几乎没有直接给儿童阅读的图画书,只在明朝出版过一本《日记故事》。尽管它比《世界图绘》早一个世纪,但此后几乎没有更多发展。直到20世纪20年代,我国才出现为数不多的一些图画故事作家和作品。其中,现代儿童文学先驱郑振铎是我国图画书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他于1922年1月创办了《儿童世界》周刊,陆续发表了《两个小猴子的冒险》《河马幼稚园》等46篇长短不一的图画故事,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赵景深继郑振铎之后,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哭哭笑笑》《一粒豌豆》等54种图画故事。

1949年以后,我国图画书的出版出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小马过河》《蜗牛看花》等图画故事;另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由于学前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加上受发达国家的影响,我国图画书的质量均有获较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曾经合办了两届“小松树”儿童图画书奖,鼓励图画书的创作。获奖作品有《贝加的樱桃班》(郑春华文、沈苑苑画),《贝贝流浪记》(孙幼军文、周翔画),《小兔小兔当了大侦探》(俞理文并图)。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图画书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我国图画书的创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图画书,如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冠冠图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我真棒”儿童成长图画书、明天出版社的“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等。

从整体上看,我国图画书的发展比西方要晚一百多年,还存在文字作者不稳定、文图创作分离等不足。不过,随着社会对图画书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图画书的创作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

五、卡通读物的概念

卡通的名称直译于英语词汇“”,原意为“绘画、挂毯、镶嵌工艺等原尺寸的底图,19世纪40年代早期成为独立的滑稽画……用以讽刺时事、民俗、政治或社会潮流。”日本则直接借用了中国的“漫画”一词,将“”译为“漫画”,这一译法已在亚洲一些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但这种“漫画”同传统意义上的以讽刺、幽默为主的漫画(如丰子恺漫画、华君武漫画)又有不同,它通常是指有主题和情节,有连续性画面,有对话、旁白及音响符号的故事画。

卡通的篇幅可长可短,风格上不拘一格,因此有人又称之为“连环漫画”“新型连环漫画”或“卡通漫画”等。电视中的“动画片”有时也叫“卡通”,但它同本文讨论的卡通读物是两种不同的媒体:前者为光电媒体;后者为纸质媒体。但是,卡通读物同动画片关系密切,在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因此有人又把卡通读物形象地称为“印刷电视”或“纸上电视”。

六、卡通读物的画面语言

卡通读物通常是用连续的画面来讲述故事。它在画面构成上同图画书有一些区别,形成了一些特定的画面语言。这种语言不像文字语言那样由文字符号来表达,也不像动画片那样用快速移动的画面加上声音对话和音响来表达,而是使用相对固定的画面加上文字对话以及象声、象意符号来表达。

1。分格

作者一般通过画格组成的整体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因此,把画面分割成若干个画格——分格,便成了体现作者表述能力和格调的一个重要环节。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