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方以智的哲学思想 > 二天道的内涵(第4页)

二天道的内涵(第4页)

[105]《易余·三冒五衍》。

[106]密之所言“举一明三”,不能理会为“一分为三”,所谓“不可执有极、无极、太极为三处也”即是;亦不能将“三”解为“与天地参”之“参”,因为此“三”者,无论从存有状态和等级而言,皆互不相同。

[107]庞朴注释:《东西均·三征》,第47页。

[108]同上书,第48页。

[109]此语又见张永义校注:《青原志略》卷三,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第57页。王阳明原话为:“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第19页。)

[110]《易余·权衡经纬》。

[111]《物理小识·总论》,总第745页。

[11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116页。

[113]《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第64页。

[114]《一贯问答·问格致》,载《儒林》(第一辑),第274页。

[115]《物理小识·自序》,第742页。

[116]方以智:《仁树楼别录》,见《青原志略》卷三,张永义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第77页。

[117]王守仁:《书诸阳伯卷》,见《王阳明全集》,第277页。

[118]《易余·一有无》。

[119]庞朴注释:《东西均·容遁》,第241页。

[120]庞朴注释:《东西均·三征》,第53页。

[121]庞朴注释:《东西均·道艺》,第181页。

[122]《一贯问答·问一贯》,载《儒林》(第一辑),第269~270页。

[123]王守仁:《与杨仕鸣》,见《王阳明全集》,第185页。

[124]《性故》。

[125]《易余·反对六象十错综》。

[126]《物理小识·医药类》卷五,总第839页。

[127]陆九渊说:“且如情、性、心、才,都只是一般物事,言偶不同耳。”钟哲点校:《语录下》,《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444页。

[128]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102页。

[129]《惠子与庄子书》,见《浮山文集后编》,第15页。

[130]《易余·一有无》。

[131]《易余·中告》。

[132]如方以智解《庄子·胠箧》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一语时说:“圣人事业日新,新者为生,故者为死,乘天地之正,御日新之变,得实而损其名,归真而忘其途,则大盗息矣。不死者,言守故而不日新;事牵名而不造实也。”(见《炮庄》卷之四,第298页)又如他说:“木绵、抄纸、雕板、绉扇,俱备于后代,是后人有增加精明于前人者,则后出之理未可诬以为非先王之法言也。”(见《东西均·扩信》,第28页)

[133]曹端:《通书述解》,见《曹端集》,王秉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第73页。

[134]庞朴注释:《东西均·公符》,第102页。

[135]《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第11页。

[136]周敦颐:《通书·诚几德》,陈克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第16页。

[137]周敦颐:《通书·圣》,第17页。

[138]《一贯问答》,载《儒林》(第二辑),第306页。

[139]《又寄张尔公书》,载《浮山文集前编·岭外稿》。

[140]庞朴注释:《东西均·扩信》,第30页。

[141]张载:《正蒙·乾称篇第十七》,见《张载集》,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第65~66页。

[142]《河南程氏粹言》卷第一,见《二程集》,第1170页。

[143]同上书,第1182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