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典评论
“他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诗人个性,喜欢非凡之物、勇于向困难挑战,但又不失平衡。他很聪明,即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清醒的理智。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绝对是一个奇特的人物。”[18]
“布勒东在表现中(藉着精神分析、人种学、艺术史等)迎纳知识,某种意义上,他是我们的歌德……”[19]
[1][法]亨利·贝阿尔:《布勒东传》,袁俊生译,3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25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吴岳添:《法国小说发展史》,311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10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120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周颐:《何处方能寻觅“我”——论布勒东的〈娜嘉〉》,载《外国文学评论》,1992(4)。
[7]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14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8][法]布勒东、苏波:《磁场》,葛雷译,98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8。
[9]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14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0]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26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1]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25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2]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14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3]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14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4]葛雷:《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美学及其诗歌创作》,载《外国文学评论》,1990(2)。
[15][法]菲利普·奥杜安:《超现实主义者》,巴黎,瑟伊出版社,1973。
[16]安少康:《超现实主义及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载《法国研究》,1989(1)。
[17]袁可嘉:《西方现代派诗与中国新诗》,载《读书》,1985(5)。
[18][法]亨利·贝阿尔:《布勒东传》,袁俊生译,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9][法]亨利·贝阿尔:《布勒东传》,袁俊生译,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