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法国现代派文学 > 三作品分析(第2页)

三作品分析(第2页)

我将远去,双手插在羞涩的口袋里;

我的外套也一样成为理想;

我行走在天空下,女神!我是你的挚爱;

啊!我幻想着美丽无比的爱情!

……

我坐在路旁,侧耳细听

九月那美妙绝伦的黄昏

感到额头那滴滴露珠

如芳香四溢的美酒[14]

这些诗句已经对波德莱尔应和理论有所突破。兰波不但表现了诗人与自然那种难分难舍、如同情爱的融合关系,而且更进一步,用超越、绝对的形式去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应和关系。这时,诗人陶醉在时间和空间中,与自然中的一切那么和谐无间地融为一体。真个是“君不见诗人不复求应和,叙事状物纯自然”。“必须使各种感觉经历长期的、广泛的、有意识的错位,各种形式的情爱、痛苦和癫狂,诗人才能成为通灵人”……[15]若非如此,诗人何以能“侧耳细听”,“九月那美妙绝伦的黄昏”,何以能感觉那“芳香四溢的美酒”。聆听那可看、可摸、可闻而不可听之物;感觉那可看、可嗅而不可感觉之物。在诗人的感觉世界里,听觉、嗅觉、视觉与触觉之间已经畅通无阻,可以任意转换,此时的诗人已经成为通灵人,说明兰波已经把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诗人认为,世界的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应和、无需转换的关系,为了认知这种关系,人的器官之间必须“经历长期的、广泛的、有意识的错位”。这一时期,兰波的诗歌创作在继承了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外部世界与诗人内部世界的对立与和谐关系;强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强调感觉的错位在认知自然中的作用;强调彼岸的理想,那时诗人可以摆脱所有现实的忧郁和烦恼,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可以驾驭醉舟,进入让人沉醉的诗歌世界:

大自然苏醒了,光线陶醉了,

受着阳光的爱吻快活地颤栗了……[16]

这不但是上帝送给孤儿们的新年礼物,更是自然送给诗人的礼物,诗人尽情地沐浴在上帝的光辉中。

从此我漂进了如诗的海面,

静静吮吸着群星的乳汁,

吞噬绿色的地平线;惨白而疯狂的浪尖,

偶尔会漂来一具沉思的浮尸……[17]

诗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静静吮吸着群星的乳汁,吞噬绿色的地平线”,而在他人的世界里如同“一叶迷失的轻舟陷入了杂草丛生的海湾”,然而他所追求的却是摆脱了他人影响的诗歌境界。诗人希望自己的世界“天光骤然染红了碧波,照彻迷狂与舒缓的节奏,比酒精更烈,比竖琴更辽阔”,碧绿与天色的融合在诗人的想象世界里伸展,穷尽在远方的地平线,穷尽在诗人的心灵深处。

兰波似乎并不满意“静静吮吸着群星的乳汁,吞噬绿色的地平线”,希望摆脱波德莱尔式的应和论,他进一步借题发挥,把诗人与自然的这种应和关系提升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深处高度统一、高度融和的和谐关系,使波德莱尔人与自然应和的生态美学理论再向前跨越一步。

2。对波德莱尔应和理论的发展

A是黑色,E是白色,I是红色,U是绿色,O是蓝色:元音

总有一天我会说出你们神秘的出身[18]

……

在《元音》这首诗中,兰波似乎担心读者不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干脆直接点明这种关系:“A是黑色,E是白色,I是红色,U是绿色,O是蓝色”。显而易见,诗人是要通过这几个具体的元音:A、E、I、U、O来对声音,即对能造成听觉的材料进行升华。与这五个元音相对应的乃是五种颜色:黑、白、红、绿、蓝。在展示对应的颜色的同时,元音呈现出渐进式推进(A、E、I、U、O),静态的颜色与动态的元音在一种完美的对应中携手登场,动中有静、静中含动的诗歌状态成为整首诗的主旋律。兰波不再寻求,兰波已经认定A就是黑色,E就是白色……元音就是颜色,声音就是色彩,听觉材料就是视觉材料。由此,兰波进一步描述道:

A是嗡嗡叫的苍蝇身上黑绒绒的紧身衣

围着臭气冲天的垃圾飞来舞去

阴影的海湾:E是纯净洁白的蒸汽和帐篷

高傲的冰峰,白色的王冠,伞形花微微颤抖

I是愤怒或深深忏悔时

咳出鲜红的血,是美丽的双唇间的笑声

U是涟漪,是绿海那神奇无比的波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