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的电视职场真人秀
——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读解
《职来职往》是帮助求职者正确对待自己与职场,并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的全国首档大型职场真人秀节目。此节目将服务性放在其定位的核心位置,并力求产生借鉴以及教育意义。节目口号是:职来职往,前途宽广。
一、节目概述
中文名称:职来职往
节目类型:全国首档大型职场真人秀
节目口号:职来职往,前途宽广
主持人:喻恩泰(第一、三期)、李响
主要嘉宾:雷明、潘力等
播出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卫视
在线播放平台:爱奇艺、搜狐、乐视、腾讯、华数TV
开播日期:2010年12月10日
首播时间: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每周日21:38
重播时间:江苏卫视每周五23:40
节目时长:70分钟
播出状态:播出中
《职来职往》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和江苏卫视联合打造的帮助求职者正确对待自己与职场,为多样的职场精英提供就业机会的国内首档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将《职来职往》称之为“职场版的《非诚勿扰》”。
《职来职往》中的基本规则是:一个求职者面对18位来自不同行业的职场达人,经过三关考验定胜负。第一关——第一印象,包括求职者出场的自我介绍,一段视频求职简历以及部分嘉宾的提问;第二关——职场亮剑;第三关——职场**。在整个过程中,职场达人若对求职者的表现满意,认为其有资格进入自己所在企业或100家优秀企业,则亮灯,反之灭灯。在经过第二关以后,若还有9名及以上的职场达人为求职者亮灯,那么求职者就可以挑选参与节目的100家优秀企业中的任意一家,获得进入该企业两个月的试用机会,并可能直接入职;若只有1~8名职场达人为求职者亮灯,并能够为求职者提供相应岗位,那么求职者就只能从为其亮灯的企业中选择职位,双方达成协议,求职成功。若在“职场**”环节,已经没有职场达人为求职者亮灯,或者有亮灯的但不能为求职者提供相应岗位,则宣告求职失败。
《职来职往》迎合市场需求,融教育体验、服务生活、娱乐大众为一体,从自身发展平台出发,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经济效益,可谓精准地融合了多方优势。
《职来职往》主持人李响,阳光帅气,是年轻一代拼搏向上的代表。《职来职往》所邀请的嘉宾评委大多是各行业的精英。他们是各自领域的职场达人,工作经历和经验非常丰富,是行业里的意见领袖。作为节目嘉宾,他们在现场给出求职者意见或评价,起到适当的指导作用。
二、传播源流与路径
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所带来的是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并且,企业与求职者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提出新要求,招不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部分求职者择业观滞后、信息渠道不畅,找不到合适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和江苏卫视联合打造了《职来职往》这一节目。节目于2010年12月10日开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开播。每周日晚上9点38分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播出,每周五晚上在江苏卫视重播。可以说,《职来职往》这样的节目无疑迎合了市场需求,满足了受众心理,在求职者和企业间搭起了一座“电视求职”的桥梁。从品牌学视角来看,定位是品牌之母,它关乎方向,决定成败。节目的定位需要的是区别性,需要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标志,要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主张,而这一主张对目标观众必须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节目运行模式与形式来看,很明显,《职来职往》借鉴了江苏卫视《缘来非诚勿扰》的节目运作模式。首先是一对多的亮灯、灭灯;其次是过关的形式,现场问答加短片介绍;最后是音乐设置,客观评论人的设置。《缘来非诚勿扰》中有嘉宾顾问的情感建议,而《职来职往》中则安排了职场专家作为嘉宾(雷鸣、李强、潘力等),现场给出求职者意见或评价。“借助《非诚勿扰》的影响力,《职来职往》让求职类节目得到新生。‘剩男剩女’现象让相亲火爆,是因为抓住了现在观众的心理,具有一定的话题性。‘职来职往’的需要,同样具有话题性。让受众未在《非诚勿扰》过足的瘾转移到《职来职往》上,是《职来职往》借势借鉴的权宜之计。”[1]
三、主要社会影响
据克顿顾问咨询公司的统计,《职来职往》2011年3月的收视率甚至超过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收视率。从网络上看,《职来职往》的网络视频播放平均每期高达76万次以上,最高一期已经超过了110万次,一股电视职场真人秀的热浪扑面而来。
《职来职往》热播的原因有很多,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背景就是中国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一方面是求职者的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求职者就业能力的弱化。《职来职往》节目组制片人马浚益曾表示:“有数据统计,2011年应届毕业生将达历史新高650万,就业压力也将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求职成为全社会集中关注的话题。而《职来职往》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上应运而生,将给予参与者一个新的寻求就业的平台,同时节目中职场老师和评审官们给出的建议也将对社会上各层次人的就业产生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