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媒行业的就业政策 > 第二 信息准备(第2页)

第二 信息准备(第2页)

通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获取需求信息,是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最方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就目前的求职机制来看,学校是连接大学毕业生求职工作所涉及的有关对象的核心环节,他们既与毕业生求职工作所涉及的各级主管部门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用人单位选录毕业生所依赖的一个主要窗口。这一特点,使得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对求职信息的占有量大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同时,其掌握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也不是其他部门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政策而言,高校就业主管部门接触到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用人单位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投放的,可信度最高。在长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但在搜集就业信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与地方大学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大量用人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因此,毕业生要多与本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多关注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各类消息和求职建议。

(二)各级政府就业指导机构

各级政府的教育部门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事部门设有人才交流中心,是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这些部门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比较了解,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也将这些机构当做主要的渠道。因此,通过关注这些就业指导机构的信息发布平台,也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

(三)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

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是由高校或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洽谈的一种择业活动方式。在供需见面会上,毕业生可以直接与招聘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如果双方互相满意,就可以当场签订就业协议,是一种便捷、高效的就业平台。

人才招聘会是由人才市场举办的与大学毕业生有关的招聘会,具有信息量大、招聘职位多、参会企业范围广、综合性强等特点,经常能够将来自各热门行业的热门职位汇聚到一起。目前来看,大型人才招聘会已经逐渐向定点、周期性、大规模、展位多、专业化的模式发展。一般来说,各高校每年会为毕业生举办两次比较大型的招聘会,一次是在每年的11月底,另外一次是在次年的5月份,学校通过组织毕业生参加现场招聘会,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新闻媒体

当前,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受到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电视、报纸、杂志等都为毕业生开辟了就业专题、专版、专刊,提供了包括就业政策、行业现状、职业前景、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报道和分析。新闻媒体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涉及面广,信息通过媒体可以及时快速地传播和扩散,因此,新闻媒体也是毕业生不可忽视的一条就业信息搜集渠道。

(五)社会实践或实习

一般来说,学生的就业实习单位大部分都是有用人意向的。在社会实践(或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养,还应该做一个积极收集就业信息的有心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任,为之后的就业发展提供一个选择。另外,如果是学生自己寻找的实习岗位,一般都是专业对口的。通过实习,求职大学生与单位之间的熟悉度加深,对彼此的情况有更详细的了解,而且用人单位也可能对实习大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因此,如果说实习单位有意向招人,很可能毕业实习生就是第一个考虑的对象。

(六)社会关系

个人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拓宽社交范围会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人们常说的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出个体的人缘和社会关系,最直接的社交范围就是个体的亲朋好友及家人。大学生在就业时,不仅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还要学会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这里要说明的是,社会资源其实是个体的一种积累,因为在建立社会关系时,个体也需要付出努力、花费精力。所以,在找工作时,适当动用社会关系并不等同于“走后门”,只是合理利用个体资源而已。而且,随着就业准入制度越来越规范,只靠社会关系而没有实力的人是不可能找到好工作的。因此,大学毕业生要重视社会资源,利用好人脉关系提供的各类信息。

一般可以为你提供信息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

第一,家长亲友。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主要来源于其个人的社会关系,相对固定,但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第二,学校老师。高校的专业老师大都从事科研工作,其中不少教师与校外的研究所、企业、公司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毕业生可以通过专业教师获得有关这些企业的用人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准备。

第三,校友。校友是近似于教师的非正式职业信息提供者。毕业生平时可以多与自己的“学长”、“学姐”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并尝试通过他们接触更多的“业内人士”,从而增加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

(七)网络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大、传递快、覆盖面广、不受空间限制等特点,而网上求职也正以其开放、全面、快捷的特点逐步形成规模。各地的人才市场信息网,可以实现网上就业信息查询、网上招聘等。从网站上搜索信息基本上有两个途径:一是从专业的就业网站上查找信息;二是从各大搜索引擎上查找就业信息。目前网络这一途径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信息筛选和使用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大量信息,在整理前是比较粗糙和杂乱的,有的甚至是虚假信息,不能直接利用。毕业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辨别和筛选,去粗取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列、整合和分析、判断,这样才能使就业信息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过程服务。

(一)分析筛选

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的就业信息可能会显得杂乱无序,这就需要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比较,如将过时、虚假的信息剔除出去,将与自己的专业及兴趣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等。

(二)掌握重点

筛选信息的同时,大学生要根据信息与就业意向的相关程度对信息进行分类,明确重点与次要信息,对重点关注的信息做好记号并留存,一般的信息则仅作为参考。主次分明,可以避免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走过多弯路,耗费过多精力,充分把握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在就业时抢占先机,获得成功。

(三)适合自己

这个标准是大学生筛选、使用就业信息的核心所在。信息对自己是否重要,就是看信息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好高骛远、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都是筛选信息时的大忌。不顾自己的专长,以待遇、地点作为首选原则的毕业生,即使侥幸在求职中取得“成功”,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逐渐暴露出自己的弱势,发展后劲不足,前景不明朗。因此,毕业生要本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原则,选取合适的就业信息,指导、帮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任邦来:《谈大学生就业信息准备》,载《高教研究》,2007(13)。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