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媒行业的就业政策 > 第三 职业生涯设计(第2页)

第三 职业生涯设计(第2页)

(七)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以提高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以开发潜能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八)评估、回馈与调整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随着经济社会和自己的条件、周边环境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根据这些变化作及时的调整。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调整的步骤主要包括:重新剖析自我,重新评估职业生涯机会,修正职业生涯目标,即调整远期目标或阶段目标,修订落实计划,即为制定措施创造条件,制订一个新的自我提升发展计划,进一步明确“我应该怎么办”。

三、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

(一)目标性与系统性兼顾原则

现在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日益复杂化,需要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应首先遵循目标性与系统性原则。学子们首先必须对本专业有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目标,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自身有哪些特质,评估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距,进而确定职业发展的起点,为职业规划设计奠定基础。目标性是职业生涯设计的起点。

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元化目标有机结合的系统,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同时一定要认识到各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比如,专业学习和社团活动等方面存在冲突,进行设计和实施计划时一定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二)职业生涯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原则

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大学生求职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要统一,社会需求与个人愿望要有机结合。所以,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三)职业生涯设计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原则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一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都具有某一领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一个人的优势所在。而且,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应以所学专业为依据。假如所从事的职业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参加工作后就要重新“补课”,这无形中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许多负担,对个人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动态性与可调性相结合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动态调整的。职业生涯设计的动态性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职业目标可能变动。随着个人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变化,原来的职业目标可能不再适合自己。第二,职业计划实施可能需要调整。假如已经发现职业计划实施不再具有操作性,则应当予以调整。第三,社会职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行动方案应作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实时的监控与动态的调节对保证职业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五)阶段化实施与全程推动相结合原则

由于人生具有发展阶段和职业生涯周期发展的任务,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的内容就必须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每一时间阶段又有“起点”和“终点”,即“开始执行”和“完成目标”两个时间坐标。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会使职业生涯设计陷于空谈和失败。同时也要对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全过程的观察、设计、实施和调整,以保证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活动的持续性,使其效果得到保证。

(六)提高综合能力与全面评价相结合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是崇尚创新、充满创造力的时代,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养成把握创新知识、善于开创新领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充电”,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应注重个性发展,要用知识探索未知世界,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与财富,成为社会的强者。同时也要承认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要懂得以合作伙伴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增强自身力量。

一个人的职业活动评价来自方方面面,为了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与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状况有正确的了解,要由组织、个人、上级管理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职业生涯进行全面的评价,而对各方评价的匹配程度的解释和理解也将直接影响一个人今后的职业生活。

(七)职业生涯设计与增强身心健康相结合原则

千变万化的社会要求大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指出:“假如没有健康,聪明就难以实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在人生选择与实践过程中,应培养和锻炼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

四、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因素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影响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个人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个人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生理因素(身体条件、年龄阶段),心理因素(职业发展愿望、性格、兴趣、特长、情商、气质、价值观)和能力因素等;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一)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个人因素

1。个人生理因素

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个人生理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这里讲的身体条件不仅是指身体健康,更指在身体健康基础上的生理特征。如性别不同、体能状况不同、灵巧柔韧程度不同等,都可能使某些人不适合从事某些工作,而他们从事另一些工作时,这些弱势反倒可能成为优势。

在个人职业发展生涯中,由于职业活动内容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人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往往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职业任务,据此可以划分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表4。12)。

表4。12年龄与职业生涯阶段表

2。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在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往往就是自己职业发展愿望,即自己愿意从事何种职业,对于自己不愿从事的职业,开始时是不会加以考虑的。这种愿意主要来自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果一个人对哪一种职业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强大的行为动力,推动着他去开掘自身全部潜能,从而大大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性格、气质类型也是影响一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学术界一般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胆汁质的人属于兴奋而热烈类型,特征是情绪兴奋性高,直爽热情,精力旺盛,情绪体验强烈持久,但看问题不够细致,自制力较差,神经过程不够平衡,做事情开始时投入热情较高,一旦失败易转为极度沮丧;多血质的人属于敏捷而活跃类型,特征是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外部表现明显,神经过程平衡且灵活性强,兴趣广泛,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易浮躁;黏液质的人属于安静而沉稳类型,特征是情绪兴奋性较低,外部表现少,自制力强,注意力集中,稳定性强,但应变能力差,有墨守成规倾向;抑郁质的人属于呆板而羞涩类型,特征是情绪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反应速度慢,内倾明显,容易相处,工作认真,有自卑、优柔寡断倾向。心理学界以此为依据结合社会职业特征将职业气质分为12种类型:变化型、重复型、服从型、独立型、协作型、孤独型、劝服型、机智型、经验决策型、事实决策型、自我表现型、严谨型。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这一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3。个人能力因素

人的能力可分为基础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专项能力(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和特长能力(如文艺能力、体育能力等)。人的这些能力条件是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尤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获得与可以提高的能力,注重锻炼各种能力的组合,懂得扬长避短,并且时刻重视知识的储备,尤其是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二)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环境因素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