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报告 > 第四 潜能开发(第1页)

第四 潜能开发(第1页)

第四节潜能开发

雅典奥运会110米栏金牌得主刘翔,在初入田径门槛时,曾经是一名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这个项目上,他练习了很多年,但成绩一直不是特别理想,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日后自己会在其他项目上创造自己的辉煌。而一位教练从刘翔的副项100米跑中,看到了他的天赋,建议他改攻110米栏,从此刘翔身体内蕴藏着的运动潜能逐步被开发出来,并一步步走向巅峰。如果当初不是教练建议他改变主攻方向,如果他还在练着不能充分激发他潜能的跳高项目,也许他仍然是默默无闻,甚至将很快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今天,是跨栏让他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激发了他勇夺奖牌的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在田径项目上的希望。

由此可见,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蕴藏着无限的能量,只要开发得当,每个人都可以在职场中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一、认识潜能

人的潜能有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之分。人在绝境或遇险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出不寻常的能力,产生一股“强劲的爆发力”,能使自己的体力和耐力达到正常情况下绝对达不到的程度,这是由人的身体潜能的存在所决定的。但人的生理潜能毕竟是有极限的,并且,无论是生理潜能还是心理潜能,其发掘和发挥都存在着极大的心理因素。稳定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平和的心态,都是开发人体潜在力量的前提。人们通过提高认识、学习技巧、培养感受力和领悟力、培养坚强意志等方法,在积极开发人的心理潜能的同时,才能带动生理潜能的共同开发。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看,任何潜能都属于心理潜能。

潜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指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是由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弗洛伊德认为,所谓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你意识不到却又实实在在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心理结构,它不能被你直接观察到。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做事,多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你和同学们聊天,很多话是无意识地脱口而出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越好、越熟悉,无意识说出的话就越多,你的本性就暴露得越多,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是你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弗洛伊德还认为,意识犹如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面下那不知多厚、多深的部分。也就是说,人的内在的、没有开发出来的潜能,就犹如埋藏在水平面下那不知有多厚、多深的潜意识一样,是非常巨大的,而人类所显示出来的能力只是冰山浮在海面上的一角而已。心理学家伯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是意识的三万倍以上。”所谓“沉睡的巨人”指的就是潜意识。

二、潜能的开发与利用

潜能理论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就可以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必须要重视自身的潜能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地有所作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潜能进行开发和利用呢?

(一)正确认识自我

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能够发挥出多少,全在于我们如何认识自我,战胜自我。2000多年前,孔子曾说过:“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入鸟乎?”黄雀在栖息时,都知道自己停的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说明他还没有建构起自己完整的信念和价值体系,这样他就会生活在一种不确定的感觉中,充满彷徨和不安。“认识你自己!”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客观地了解自我,我们常常会根据外界的环境、自己的人生经历等先自我认定,“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无视于这样的认识是否正确,以致给自己的人生画下了疆界,设下了障碍!认识自己,需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即需要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要正确认识自我,首先,要从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三个方面来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给自己以准确的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能把自己放在大的社会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认识自身的条件、能力、地位、作用、责任等,也能把自己放在小环境中恰当地定位,这样才会对理想自我的构建、对自我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其次,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客观评价自我。一方面,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自我与过去自我作对照,看看自己是进步了、成熟了,还是退步了,是否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和过去的自我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提高自尊和自信。同时,也要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作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可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但是要注意,理想自我不能是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横向比较,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比较的参照系和立足点。其一,跟别人比较要有标准,应该是相对标准而不是绝对标准,应该是可以改变的标准而不应该是无法改变的标准。例如,一个人的容貌和出身是不可更改的,若以此为标准同别人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其二,比较的对象应该是与自己的条件相类似的人。另外还可以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内省、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上述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群体性心理的完全依赖。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意志,避免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评价自我的尺度,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大学生要努力拓展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这样才能有助于找到正确的参照系来了解自己。

(二)树立自信

自信绝对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定要让它扎根在灵魂的深处,跟随自己的心脏和血液一起跳动和流淌。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没有自信人生便失去意义;缺乏自信,人生便失去了成功的可能。许多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或不敢不断争取。自信对于立志成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说,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人一旦拥有了这一欲望并经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形成一种信心,这种信心就会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感情”,它能够激发潜意识后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进而帮助其获得巨大的财富与事业上的成就。

相信自己,就是要相信我们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表现在我们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而且社会、他人也认同你为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有真正相信自己具有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如果你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或者被利用的价值很低,那么你将真的发挥不出你的才能,自己所应有的巨大的人生价值也将被埋没。这样做的结果,等于是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你所能达到的成就会永远超不出你为自己设计的高度了。

有一次,一名意志消沉的经理前去寻求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帮助,他因为合伙人的破产而变得一无所有。拿破仑·希尔于是要求他站在厚窗帘的前面,并且告诉他:“你将看到这世上唯一能使你重获信心并且克服困境的人。”藏在窗帘底下的其实是一面镜子,因此,当拿破仑·希尔将这块窗帘揭开,出现在经理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经理用手摸摸自己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不禁陷入了沉思,过一会儿便向拿破仑·希尔道谢而后离去。

几个月后,经理再度现身在拿破仑·希尔面前,但他已非当时意兴阑珊的失意者,而是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起来精神焕发、信心十足的样子。他告诉拿破仑·希尔,“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我确信自己从前的成功肯定还会降临。”

信心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会在转瞬间就变得消沉沮丧。而没有信心的人,在遇事时,通常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能力,放弃了让自己成功的机会。

所以,在很多时候,打败你的,不是外在环境,而是你的心。被自己给打败,别人再多的帮助都是徒劳。

职业生涯规划是自己的人生蓝图,如果想将蓝图变为现实,大学生首先必须要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面对现实,才能克服困难,才能产生无形的力量,推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实现人生的美好愿望。

(三)培养积极的心态

心态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生活所持有的态度、评价和看法。积极的心态是指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处境或困难,都始终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评价和看法,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方面,更能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有的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成功,是因为他始终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人生的好坏,不由命运来决定,而是由心态来决定的,我们可以以积极的心态看事情,也可以以消极的心态做事情。但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消极的心态会抑制潜能。

据说在推销员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地说:“这些人都习惯打赤脚,怎么能买我们皮鞋呢!”于是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打赤脚,惊喜万分地说:“这些人都没有鞋穿,看来皮鞋市场大得很呀。”于是想方设法,向非洲人推销自己的皮鞋,最后发了大财,这就是心态导致的天壤之别。由此可见,不同的心态会造成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不同,一个以满腔的热情对待这件事,另一个则以悲观消极的思想去面对,导致了结果上的巨大差异。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呢?

首先,要避免用“绝对化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所谓绝对化的要求,就是指一个人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事物怀有必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类信念常与“必须”“应该”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例如,有的人认为“我只要付出努力,就必须要获得成功”,但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和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以外,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果一个人不考虑实际情况,只是绝对化地要求自己只要付出必须要取得成功,一旦失败后,就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