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在早期会经历各种困难,甚至日夜为生存所焦虑困扰。考虑商业模式,赶超竞争对手,一门心思追求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创业者的焦虑并不会减轻。王尔德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雷军投资的我有外卖的CEO林喆从19岁开始创业,年纪轻轻就已经财务自由。在早期,他的理解是钱越多,痛苦应该越少,自己就会越开心,于是有了100万,又追求1000万,有了1000万,再去追逐1个亿,但是到后来发现,追求的数字实现后,反而更加痛苦。后来他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焦虑感和失落感才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和释放。
老徐是名媛坊和宠宠熊两个项目的创始人,成功的连续创业者,身价过亿,财务自由。谈到焦虑感这个问题时,他说,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创始人的焦虑感并不会随着生存、盈利的稳定而缓解,反而越来越重。因为事业越大,肩负的责任越重,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单纯追求数字上的变化对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创业上不断取得的成就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满足和成就感。
2004年,35岁的雷军将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不过,迈入富豪行列的雷军并没有常人想象中的开心。“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其实非常痛苦。”为了从卖掉卓越的失落中摆脱出来,雷军强迫自己忘掉卓越,甚至强制自己在半年内没上卓越网,不在网上购物。“我以前每天一上班就花半小时上卓越,每周在卓越上买一点东西,现在要忘掉它就像戒烟一样。”
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第七章里举了李彦宏的例子。按常理,公司IPO时,应该是一个创业者最快乐的时刻之一。但是李彦宏却诚惶诚恐:当开盘股价大涨时,“我的感觉确实苦涩……这意味着我的实际业绩必须要大大高出预期业绩,我别无选择,只好埋头于运营、专注于技术和用户体验,最后,我终于交差了”。
总而言之,不论创业早晚,创业时钱多钱少,创业者总是不开心的。著名精神病学家纳西尔·加梅(NassirGhaemi)在《一等疯狂:解密精神疾病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中提道:“情感上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总体上有一种幸福感的人,才称得上精神健康的人;然而平和而放松的心境,从来都不会激发出伟大的成就”。在书中,纳西尔·加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在严酷的环境下,精神疾病能激发出卓越的领导力。
在评估当前困境、预估未来情形时,饱受绝望情绪折磨的人比“正常人”做得更好。英国首相丘吉尔、创始人特德·特纳等都是最生动的案例。这和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里提到的“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的观点遥相呼应。
在常人眼里,功成名就的创业者应该会比一般人快乐很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换言之,创业者永远无法消除焦虑和心理上的折磨。常人选择安逸和舒适,但他们从一开始,选择了这条难走的路,注定就是生活在一个反复痛苦和重复打击的环境中,甚至会因此进入一种类似病态的心理状态中。但是这种焦虑和痛苦又会激励和鞭策创业者奋不顾身地去挑战自己,通过克服自我障碍去完成新的自我救赎,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提升。
“生命不息,创业不止”,这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常态,正如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GeeMallory)在面对《纽约时报》“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的提问时说出的那句著名的话:“因为山在那里!”
资料来源:
创业维艰:创业者为何难消焦虑和心理折磨?[EBOL]。(2015-04-16)[2018-10-16]money。163。15041607ANAATT6R00253B0H。html。(节选)
思考与讨论:
“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拓展活动
活动1内控型人格量表测试
从下列29组句子中,选择最能够反映你个人观点的句子。
1。A。儿童陷于苦恼是因为父母动辄处罚他们。
B。父母对儿童管教太松,使得今天大部分的儿童常惹来麻烦。
2。A。人生许多不愉快的事,部分归因于运气欠佳。
B。人们的不幸是由他们所造成的错误而引起的。
3。A。我们之所以会有战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政治缺乏充分的兴趣。
B。不管人们如何竭尽心力去设法防止战争,战争总是难免的。
4。A。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终究能获得他们所应得到的尊重。
B。很不幸地,不论个人如何努力,个人的价值时常不被认定。
5。A。认为教师对待学生不公平,这种想法是荒谬的。
B。大多数的学生不明白他们的成绩受意外因素影响有多大。
6。A。一个人没有很好的运气,不能成为一位有力的领袖。
B。有能力而不能成为领导者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抓住机会。
7。A。不管你怎样用尽苦心,某些人也不会喜欢你。
B。不能得到别人喜欢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
8。A。遗传乃是决定个人人格的主要因素。
B。个人的生活经验才是决定他个人人格的因素。
9。A。我时常发觉命运支配着一切,该来的总会来。
B。对我来说,相信命运总不如自己决定行动的正确方向来得好些。
10。A。假如学生有充分准备,便无所谓有不公平的考试。
B。考试题目常与课程无关,用功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