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媒专业未来就业 > 第一 大学生创业及其意义(第1页)

第一 大学生创业及其意义(第1页)

第一节大学生创业及其意义

名人名言

年轻人欠缺经验,但请不要忘记:年轻是你最大的本钱。不要怕犯错,也不要畏惧挑战,你应该坚持到底,在出人头地的过程中努力再努力。

——[美]比尔·盖茨

案例

郎攀攀,某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2012届毕业生,2011年3月创办杭州良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融舞美灯光设计制作、创意策划及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舞台创意视觉与舞台创作艺术一体的产业研发制作公司。公司以创意策划、视觉设计、硬件搭建、活动执行为四大业务单元,在舞美灯光设计制作、人物造型设计、公关活动、设备租赁搭建、展览展会服务、演艺活动、外籍模特和艺人经纪、多媒体艺术开发及影视制作等业务上多点开花。公司成立至今,已与各市政府机关单位,文化局、旅游局、群艺馆、话剧团等事业单位及阿里巴巴、绿城、茅台、施强国际、美地亚等大型企业有过合作,并成功完成了包括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晚会、第七届中国海洋节闭幕式晚会暨中国海洋歌曲颁奖晚会、湖州市第七届运动会开幕式、第十三届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开幕式、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原创话剧《榴莲》、浙江传媒学院中美合作英文版音乐剧《西厢记》、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年会、韦宝投资全国招商会在内的舞美设计制作和第十三届西湖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开幕式化妆造型设计等,年度营业额超过120万元。

良耳文化致力于品牌的信念,搏击于舞台美术、人物造型、文化创意与视觉艺术产业领域,将舞台艺术做成产业化服务。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所谓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指大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团队的努力,利用所学的知识、所了解的各种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合资合作、加入产业园区等方式创办公司,寻求发展机会,创造、积累财富,不断成长、成熟和壮大的过程。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创业心态日趋理性

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将此项赛事发展成为固定的大学生创业比赛。在创业竞赛的带动下,大学生创业活动曾一度兴起,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暴露出各种问题,如路径狭窄、方式单一、盲目起步等。十几年过去了,在大学生创业之路愈来愈宽广,创业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同时,我们也欣慰地发现,大学生创业者们正日趋成熟与理性,他们身上那种青涩的乌托邦色彩正在慢慢褪去。

2011年《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显示,受访者倾向于进入“启动资金少,风险低”(39。6%)或“自己感兴趣”(37。3%)的领域,更多地计划在“工作1~3年后”(69。7%)、“在自己的家乡”(46。2%)开始创业,并选择“志同道合者”(55%)或“有经验的人”(28。7%)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在业务、合伙人、创业的时间地点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规划,并且认为创业过程中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择创业前就应该做好承受挫折、承受失败、挑战自我的心理准备。这显示了许多大学生创业者不再好高骛远,创业心态日趋理性和务实。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很早就明确地选择了创业目标,所以才能在机遇降临时果断行动。他们中很多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讲座培训、打工、实习、参加创业大赛等,为自己的创业积累实践经验。

2012年,某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应届毕业生张军军领衔的杭州墨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喜获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美丽家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获得了不少投资商的肯定和青睐。在此之前,张军军就对水墨动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要通过自己的专业赋予水墨画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生机。他先是以“中国水墨动画探索”为课题成功申报了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随后在学院专家、领导的支持下带着6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创立了“一墨水墨动画工作室”,开始埋头研究相关技术。三年如一日地坚持在动画广告领域专注地做水墨元素,换来的是公司一个季度超过40万元的营业业绩。

像这样通过专业实践和参加创业竞赛,摸索出创业新路的典型事例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创业心态的成熟,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更注重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是非常理性的创业选择。

(二)网上创业成为热门选择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个体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和谋生手段。网络经济的风生水起,为众多大学生勾勒了实现财富梦想的“捷径”。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深入普及和网络商业平台的成熟,使得通过网络进行创业具有传统创业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

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青年人网上创业的成功案例呈上升趋势。全国33个城市上万名大学生参加了“上网练摊”的比赛,在3个月内,创造了681万元人民币的交易额,其中第一名的网上商品的成交数量达285件,成交金额超过8。2万元。更多的大学生由此便憧憬着做一个“人在家中坐,钱从网上来”的SOHO一族。

专家认为,网上做生意,能使大学生学以致用。从找渠道进货、登录描述商品、设定价格到银行查款发货,每一次进货,是商务谈判的一种实践;商品推介与描述,是市场营销学的实践;进出账,是基本财务管理的实践;发货与售后服务,是人际交往与客户管理的实践。

网络销售具有启动资金少、创业成本低、交易快捷等特点,这也是大学生选择网上创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校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工作和社会经验,而用人单位往往最看重这一点。从进货到营销,再到成本核算、完成交易,每个步骤都能使学生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用于实践,以后无论是否继续在网上开店,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大学生开办的网络商店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只是卖卖二手的书籍、文具、光盘或衣物,他们的网上商店里有新衣服、家居用品、MP3、饰品、计算机甚至更高档的物品。个别大学生的月营业额可高达10万元以上。一些应届毕业生表示,他们已经将网上创业与就业作为他们的职场新选择。

网上创业还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网上创业无疑让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生们多了种选择。

(三)想创业的多,真创业的少

2009年《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9%的被调查大学生有创业意向,2010年宁波大学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探究的一个项目也发现,浙江省大学生中具有中等程度创业意向水平的人数占60%左右,具有高创业意向的人数占18。51%。尽管这仅仅只是一个主观意愿调查,但这个数字很大程度上也确实反映出现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遵循传统的毕业找工作的就业思路,而是希望通过自主创业体现自己的价值。

既然在读的大学生希望自主创业的比例这么高,那么真正实践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多大的比例呢?据麦可思《中国2009~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这三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依次为1。0%、1。2%和1。5%。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这些数据不仅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大学生创业比例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更是远远低于有创业意向的人数比例。

看来,大学生创业是多数人心动,少数人行动。这种状况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中国几千年来“重工抑商”、“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和家庭还没有形成尊重、鼓励和允许失败的宽容气氛;另一方面是高校的创业环境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全方位多渠道提供大学生创业支持尚在摸索阶段。因此,政府和高校应从多个层面推进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提高整体创业意识,采用多种途径促使大学生创业意向转化为创业行动。

(四)创业的成功率偏低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学生创业的状态总体上说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创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上海市团市委对大学生创业的统计数字也同样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近30%的创业成功率。

纵览最近几年各大媒体和网站,有关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报道很多,包括大学生开办公司,某某大学的创业中心、创业科技园、创业实践基地建成,某某大学生创业街开业,等等,看起来红红火火,“形势一片大好”。这既反映了社会、学校、学生对创业实践的积极探索,也表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热切期待,但是表面的风光却因为缺乏持续的创业**、有效的创业经验和创业训练等种种原因难掩失败频发的尴尬。

以无锡大学生创业街为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曾投资建设了面积超过700多平方米的19个店铺,无偿为大学生创办公司提供场所,这就是有名的无锡大学生创业街,街上店铺云集,从拉面馆、牛扒屋到装潢公司、网络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每一家店铺的法人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如今风光早已不在,街上只剩下四五家店还在惨淡经营,房租、水电等各种优惠和补贴都已被取消。

上海复旦大学校园的南区也曾经有一条创业街,街上有10来家小店,从店员到业务员、老板,全都是在校的大学生。这是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一个举措,把这里开辟成了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同在外面创业的大学生相比,这里有不少优势,不用缴税,不用缴纳水电费。但是这条街仅仅半年就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目前,总体来看,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只占少数,少数人的成功鼓舞着大多数人。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