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播理论与技巧答案 > 二简答题(第1页)

二简答题(第1页)

二、简答题

1。传播学的形成要素是什么?

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第一,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来说,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已经高度普及,作为新的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媒介的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第二,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信息心理战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社会科学家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第三,在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等都已经有了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传播学之所以诞生在美国,也有两个直接的原因:一是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二是在1933年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许多著名的传播学家本人就是流亡者,其他学者在欧洲也有着深厚的学术思想根源。

(郭庆光)

2。简述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欧洲源流包括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和他的模仿理论,德国社会学家西默尔和他的网络理论。

塔尔德于1890年出版了《模仿的法则》一书,成为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的创始人。塔尔德认为,一切社会事务“不是发明就是模仿”,纯粹的发明是极少见的,大量的行为是模仿。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发生的,既然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那么传播也就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塔尔德的模仿理论,对后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塔尔德还出版了《舆论与群集》一书,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等做了严格界定。

西默尔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化论》等。西默尔认为,社会学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他也是最早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并且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搞清个人在这个传播链中的位置,也就是与谁有着信息传播的关系。西默尔把这个传播网络描述为“舆论的厨房”。

在美国学术思想流派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杜威、库利、帕克、米德等人。

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强**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他始终认为大众传播在改造社会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在力量,新的传播技术将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

库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他可以说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尝试的一位重要学者。库利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一是“初级群体”,认为个人日常所处的基本群体是社会化的基础。二是“镜中我”,这个概念说明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帕克和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也对传播学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913年他应聘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成为芝加哥学派的理论领袖。芝加哥学派在关于人的行为问题上反对本能论观点,提倡社会互动理论。他们认为人在出生之际并不具备社会性,使儿童成为社会性存在的是学习语言和感觉自我的过程,在这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米德是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二号领袖人物,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米德关于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以及社会自我理论,对现代社会信息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影响,提出的“主我”(I)和“客我”(me)理论,对理解人类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李普曼对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由于长期从事新闻活动,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自由与新闻》、《舆论》等论著中,李普曼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这个概念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另一个是“刻板成见”。所谓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李普曼是较早地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郭庆光)

3。简述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创始人

尽管传播学有着悠久的学术思想渊源,但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并没有人专门研究传播问题,许多学者只是从各自的学科关心出发,附带性地对传播现象做了某种程度的考察。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分别是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

第一,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

拉斯韦尔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宣传研究领域拥有很大的影响。1927年,他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本书刺激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使之成为当时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拉斯韦尔曾经为宣传下过这样的定义:宣传就是运用象征符号来控制人们的群体态度,广义的宣传,就是运用种种表态方式以影响人们的行动的技术,这些表态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书写的、图画的或音乐的等。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过研究。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调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即著名的“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带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卢因与“把关人”研究。

卢因是德矞犹太人,主要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如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制约、独裁的和民主的领袖对群体运行效率的影响等。卢因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第三,霍夫兰与说服效果实验。

霍夫兰是耶鲁大学的实验心理学教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受聘为美国陆军部心理实验室主任。霍夫兰和他的实验室的任务,是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霍夫兰的学术关心在于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诸多条件,如信源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以及受传者本身的属性条件等,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实验。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四,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籍犹太人,德国法西斯上台后,他于1933年逃到美国,在洛克菲勒财团赞助的普林斯顿广播研究所担任负责人,在此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听众调查和研究。1939年,该研究所迁移到哥伦比亚大学并改名为应用社会研究所,拉扎斯菲尔德也开始由广播研究转向范围更广的传播学研究。

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拉扎斯菲尔德是对后来的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1940年,他和卡兹等人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进行了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史称“伊里调查”,1944年出版了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大众传播并没有力量左右人们的态度,决定选民投票意向的还有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以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产生影响。这项研究对否定“子弹论”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但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罗杰斯指出,拉扎斯菲尔德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地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不过,这种经验主义和数据主义同时也受到了其他学者尤其是批判学者的抨击。

第五,施拉姆与传播学科的创立。

一些学者认为,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应该是传播学的“第五位奠基人”,这主要是指施拉姆在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

施拉姆于1948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并开设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课程。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通过,施拉姆成为该校传播系主任。他主编了最早的一批传播学教材,包括《大众传播学》(1949年出版)、《传播过程与效果》(1954年出版)等。施拉姆一生编写了近三十部论著,并开辟了几个新的研究领域,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他曾经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数次访华,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从50年代以后,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新学科逐渐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学术地位。目前,世界各国的主要大学一般都设有传播学的院系专业或研究机构。传播学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既是由于它适应了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与传播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郭庆光)

【参考知识点】

论述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