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环境。(复旦大学2001研)
二、名词解释
1。象征符(清华大学2002研)
2。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symbolicreality)(清华大学2004研)
3。象征性互动理论(符号互动论)(南开大学2005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研,深圳大学2007研)
4。象征性文化(symbolicculture)(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
5。编码与解码(EngDeg)(中国人民大学2002研)
6。编码(中国传媒大学2001研)
7。编码和非编码(北京大学2001研)
8。符号(复旦大学2002研,厦门大学2004、2007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9。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北京大学2001研)
10。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北京大学2006研,中国人民大学2006研)
11。CIS战略(复旦大学2004研)
12。拟态环境(武汉大学2004研)
13。意义(厦门大学2005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14。讯息(message)(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研,武汉理工大学2005研)
15。5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中国传媒大学2005研,西安交通大学2004研,华东师范大学2005研,华中科技大学2004研,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16。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大学2007研)
17。报网互动(北京大学2008研)
三、简答题
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武汉大学2001研)
2。简述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北京大学2003研)
四、论述题
1。英国学者霍尔在对传播过程的重新认识中,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他把传播过程分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生产四个阶段,并指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而非传统大众传播研究的线性模式。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武汉大学2007研)
2。何谓“两个环境”理论?试概述其要点。(复旦大学2002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