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历史上,传播媒介一直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传统使得美国的各级政治家都非常重视传播,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便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第二,经济背景。
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了经济实力的国家。战争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二都集中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的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传播学的兴起与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一方面,在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垄断资本家向国内、国际市场扩展,生产扩大,产品增多,随之而来的市场拓展和营销行为就前所未有地增加了。因此,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应运而生了大量的广告公司等机构,并且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产业,这正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行业有了空前发展。为了判断传播媒介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购买需要和心理的影响,广告商、公关专家等在垄断财团和企业的资助下不断对广告、公关、消费者以及媒介的经营竞争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工商企业来说价值甚大。因此,企业普遍较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日益壮大,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大众传播业。美国大众传播业的私营产业特征使其将对市场的研究视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各媒介的竞争日趋激烈,得到受众的青睐,拥有更高的发行量、收听(视)率也越来越成为所有媒介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从广告客户手中拉来广告,以维持生存和继续发展。这种客观的竞争压力变成了大众传播业关心和思考传播技巧、传播效果、受众等问题的动力。大众传播业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及生存于其中的大众传播业为传播学的兴起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土壤,从而使美国的传播学研究从第一天起便带有较为浓厚的商业色彩和实用气息。
第三,社会背景。
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中媒体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示出来。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挟本土未卷入战争而经济却大发战争财之优势,其科学技术有了空前发展,出现了科技革命。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原有的报纸、书籍、杂志等印刷业持续存在,而广播、电影,特别是电视业的发展最引人注目。新媒介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一方面受众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媒介中的暴力、色情等内容对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美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纷纷关注和研究传播业提出的新问题,如媒介与受众和社会的关系及媒介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观念和行为等,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和发展的。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均为现实的传播实践。关注实践,研究实践才是传播学兴起的根本。
第四,学科背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在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传播学具有多学科综合而成的特点,这种多学科交叉性使传播学成为边缘学科。它既属社会科学,又被视为人文科学,而且带有明显的自然科学的痕迹;它既有传播学自己的理论范畴、学术话语,又更多地借用了其他学科的理论范畴。因此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各成体系。
具体而言,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及政治学等。随着传播学的兴起及研究的深化,许多学科都与传播学建立了联系、交叉,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研究领域。
在大众传播学产生之前,新闻学是唯一专门研究大众传播现象和活动的学科,因此可以说,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新闻学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到19世纪末在美国兴盛起来。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媒介种类不断增多,新闻学原有的研究范围已经无法涵盖日益发展的新闻业。新闻事业逐步扩大至大众传播媒介业,“新闻”概念也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这时便出现了大众传播学。它以人类社会的所有大众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便是传播学,即从个别的传播规律——大众传播,再深入研究,上升为普遍的传播规律,即人类的传播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因此可以看出,传播学的基本法则轨迹是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三者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的区别。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新闻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便是人类社会的各要素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和影响以及新闻活动的自身发展、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大众传播学则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假设、理论和方法,聚焦于大众传媒及相关的人的活动,以期得到关于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可靠知识。而传播学就是要“解释人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从诸如语义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这样一些领域中得出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线索。需要把它们结合起来,充分描述整个的人类传播,然后方可以估量出使用复杂媒介的大众传播的地位”。
新闻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发展,自己也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变革。施拉姆分析整理了1937年到1956年《新闻学》季刊的内容,指出了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
第一,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一般而言,定量分析较具客观性,因为它能以精确数字辨明一个普遍的现象或事实,而定性分析则失之主观。
第二,从人文科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传统报学以哲学、文学为基础,而大众传播学亦属行为科学之一支,它是以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为基础走向实验的阶段的。
第三,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传统新闻学只以人文科学的方法对报业经营者做传记性描述,而大众传播受牵制的因素变化多端,以致形成环境相连、交错复杂的因果关系。
第四,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由于国际传播的发展,新闻学的研究范围已不能局限于一国或一个区域,它必须延伸至国际范围。
实际上,传播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概念、范畴和方法等也被近年来的新闻学研究所应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新闻学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交融。
传播学的产生可以说是派生于新闻学,但是传播学理论基础却是许多相关学科共同奠定的。其中,尤为重要的学科有社会学,心理学和“三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其中借鉴较多的是孔德的集体有机体概念等;另一方面,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如早期传播学研究中对舆论的研究、对宣传的分析、对股票行为的研究等。传播学所用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学。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播学借用了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如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和模仿理论等;另一方面,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20世纪40年代起兴起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都属于技术科学,但是它们在哲学和方法论层面给众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除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之外,对传播学影响较大的还有统计学、数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正是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方法。这些学科的学者也都在各自领域涉猎过传播现象的研究。
(胡正荣)
4。国外传播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国外传播学研究经历了早期、中期、当代三个阶段。
第一,早期的传播学研究。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人们将传播研究的对象放在传播效果上,产生了最高的传播学理论,即效果研究中的“枪弹论”。这是受当时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的影响。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这时的传播学研究开始兴盛。一方面形成了传播学,研究者众多,并且纷纷提出自己的传播模式,“50年代证明是模式建立的鼎盛时期”;另一方面,经过学者们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动摇了早先的“枪弹论”,从而出现了传播的“有限效果论”。甚至有学者由此而断言,传播学的研究都没有必要再进行下去了。
第二,中期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这个时期是传播学研究突破传统局限,拓展范围,深化内容的时期。一方面,这时的传播学研究已从早期的传播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传播研究及有关模式建立的兴起焦点,已经从寻求对整个大众传播过程的一般理解逐渐转向研究整个过程的各个具体方面:长期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效果;媒介组织及其同社会和受众的关系,受众之选择和反映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特有的内容模式(尤其是新闻和‘现实’信息)的构造等。”另一方面,传播学研究在多个地区开始进行并出现不同的派别。发达国家如英、法等国家的传播学快速发展。第三世界国家也从早期照搬和模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播学研究中意识到,它们必须解决自身在传播领域中面临的问题。
这一时期是传播学研究空前繁荣的时期,各种理论纷呈,研究中的问题也暴露不少。
第三,当代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继承了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研究领域扩大的传统,将传播学研究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因为“大众传播与其他信息处理方式和传递系统(尤其是以电话和电脑为基础的系统)的界限正在日益变得不那么分明”,“传播流动的总图可能随着新的传播功能和期望的出现而改变”。因此,传播学的范围也就不那么明显了。与此同时,传播学研究中派别分流日益明显。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开始出现的欧洲传播学派以其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备受人们的关注,被称为“批判学派”,与注重实证分析,强调传播实践的美国传播学派相并峙,人们称后者为“经验学派”。
传播学中的批判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及至80年代已经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批判学派的传播学研究起源于欧洲,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之中,但是其影响和发展已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等注重经验学派的国度也有一些卓有建树的批判学派的学者。
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主要的流派有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
(胡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