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青连斌著。《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社会建设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1。陈勃著。《老年人与传媒》。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2。邓利平著。《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3。邵培仁著。《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4。《新闻调查》栏目组编著。《调查十年》。北京:三联出版社。2006
35。文军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6。佟新著。《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7。沈奕斐著。《被建构的女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8。杨保军著。《新闻活动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9。杜晋丰、**主编。《警方与媒体》。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40。顾理平著。《新闻法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41。[英]史蒂文森著。《媒介的转型:全球化、道德和伦理》。顾宜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2。王梅芳著。《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3。胡申生等著。《传播社会学导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44。胡幼伟著。《传播讯息的第三者效果》。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7
45。青连斌著。《民生大于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6。朱力著。《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7。许静著。《传播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8。黄旦著。《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9。[英]丹尼斯。麦奎尔著。《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0。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1。徐瑞青著。《电视文化形态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2。[美]柯克·约翰逊著。《电视与乡村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展明辉、张金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3。丁海宴著。《电视传播的哲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54。支庭荣著。《大众传播生态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5。李岩著。《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6。李苓编著。《传播学理论与实务》。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7。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8。[美]理查德。谢弗著。《社会学与生活》(插图第9版)。刘鹤群、房智慧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59。张咏华著。《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0。[美]丹尼尔·杰·切特罗姆著。《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曹静生、黄艾禾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