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新闻信息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所释放出的信息。从内涵上来看,它是指有悖于社会发展变动的事实;从外延上来看,它包括了比较广泛的新闻信息:各种触犯法律、扰乱规章、违背社会道德、侵犯公众利益等现象,以及各种灾祸(包括自然灾害)等。[20]负面新闻信息传播有道德教育与警戒、强化道德规范、道德激励、道德调节等正功能,但“由于负面新闻信息传播中有许多贿赂贪赃、民不聊生、背信弃义、人妖颠倒、暴力凶杀、色情别恋、假丑肆虐等内容,对人的道德也可能有腐蚀、损害的消极作用,对原本就是道德畸形者,则更会助长其反叛的动力。”[21]负面新闻信息传播过度会解构社会道德体系:助长道德错位、善恶不分的观念,造成道德颓废、道德迷茫。
总之,传媒对社会控制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正、负功能的性质取决于传播者的综合素质。
思考题
1。传媒与社会问题的关系是什么?
2。传媒对社会控制有何作用?
3。举例说明传媒可以引发哪些社会问题?
4。怎样使传媒发挥社会控制功能?
5。联系实际论述新媒体与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的关系。
[1]理查德·谢弗著:《社会学与生活》(插图第9版),23页。
[2]参见胡申生等:《传播社会学导论》,251~252页,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3]参见朱力:《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问题发现》,《南京大学学报》,1994(2)。
[4]青连斌:《民生大于天》,24页,人民出版社,2008。
[5]朱力:《社会问题概论》,13~16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当然,目前中国关于艾滋病的传媒报道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只关注政府部门的态度,不重视受众的需求;只注意吸引眼球的、刺激性、煽情性内容,不重视艾滋病防治的关键因素;信息渠道的自相矛盾会导致受众认知上的偏差;道德谴责性、引导性的报道会令公众对艾滋病问题有错误的价值判断,等等。但无论怎样,艾滋病作为威胁公众健康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7]王梅芳:《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247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8]丁补之:《瓮安溯源》,见《南方周末》,2008-07-10,第1版。
[9]理查德·谢弗著:《社会学与生活》(插图第9版),181页。
[10]参见胡申生等:《传播社会学导论》,253~256页。
[11]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267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2]理查德·谢弗著:《社会学与生活》(插图第9版),206页。
[13]同上书,209页。
[14]章辉美:《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社会科学战线》,2005(3)。
[15]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23页、38页、41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16]杜晋丰、**主编:《警方与媒体》,80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17]汤林森著:《文化帝国主义》,6~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8]章辉美:《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社会科学战线》,2005(3)。
[19]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176页。
[20]参见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6~7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1]同上书,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