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媒社会学徐文胜 > 第三 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1页)

第三 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1页)

第三节传媒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传媒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传媒社会学以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为其理论基础。斯蒂文·小约翰在其《传播理论》一书中列举了与传播过程相关的十多种理论,包括系统理论、符号和语言理论、话语理论、讯息产生理论、符号互动论、结构理论、批判理论、解释学等。他认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播理论,“传播理论的多样性反映了传播本身的复杂性。由于传播不是一种单一的、统一的行为,因此寻求最佳的传播理论并没有特别的价值。”[36]就传媒社会学而言,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互动理论、结构理论、社会批判理论是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或分析传媒问题的视角。当代传播学中若干与传媒社会学研究对象相关的理论也是重要的参考性理论。

(一)社会学的若干经典理论

1。功能理论

“功能主义发轫于19世纪初期的有机体论,也是近几十年的社会学中重要的和历史最久的理论方法。很显然,孔德和其后的斯宾塞以及迪尔凯姆的有机体论影响了第一代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他们和迪尔凯姆永恒的分析一起,推动了现代功能主义的形成。伴随着韦伯对主观含义和社会结构类型或力量类型的强调,研究社会有机体属性的方法也同样地塑造了现代功能主义。”[37]现代功能理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二战”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西方社会学主要流派之一。1950年至1970年是功能主义理论的顶峰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功能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西方社会研究,并不断被西方社会学者改进与发展。

功能理论的目的是要研究如何保持社会的和谐与均衡。它首先研究社会构成的要素,包括社会的各个组织、各种机构、各种职业和其他组成部分,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功能理论研究各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的作用,它们对社会所能作出的贡献,研究用什么方法使社会组织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发挥,使社会结构协调,从而实现社会的整合。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2。冲突理论

“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发端于马克思(1818-1883),但它在20世纪中期的发展则归功于两个早期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1864-1920)和齐美尔(1858-1918)……总的说来,马克思、韦伯和齐美尔提供了对当今冲突理论仍有启发的核心概念。”[38]冲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作为功能理论的对立范式在美国出现的。严格说来,并没有统一的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只有若干致力于解释社会现象特定方面的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的基本立场是:冲突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每种社会结构在本质上都潜藏着冲突的因子。权利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衡等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而言,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而且有建设性的一面。它的建设性在于:冲突或者帮助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或者进一步强化现存的社会秩序。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达伦多夫、科瑟等。

3。互动理论

在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们对微观层次的现象只是给予了粗略的关注,直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理论家们才开始转而分析微观过程。这一创造性举措引发了广泛的微观层次的理论研究,为了简便,我们将之称为“互动论。”[39]符号互动论、自我和认同理论、角色理论、拟剧论、常人方法论、情感理论、预期状态理论等都是互动理论传统的组成部分。这里以符号互动理论为例对互动理论的宗旨作简要介绍。

符号互动理论是西方社会学中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一般社会现象的理论流派,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其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反实证主义的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在原则上反对概念的一般化和抽象化。其核心观点是: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只有通过人际间的相互影响才能得到解释。而人际互动又是运用符号为媒介以解释、确定相互间行动的意义的。因此,社会是个人借助符号互动的产物,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行动者之间的不断协商造成的。这些行动者总是在无休止地进行着解释、评价和规定。符号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布鲁默、戈夫曼等。

4。结构理论

“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项事业的社会学是以‘社会结构’或者‘结构’的概念为中心的。然而,尽管成为这样一个中心,结构的概念仍只是被含糊地理论化;与其说它是一个界定精确的理论术语,不如说它更倾向于被当作一个比喻。……不同的学者力图创建他们自己的‘结构的’或者‘结构主义的’理论。”[40]列维-斯特劳斯的法国结构主义传统,吉登斯的结构论,布迪厄的建构性结构主义等都是结构理论的表现形态。

列维-斯特劳斯的法国结构主义“强调在历史、文化背后存在着整体性的、自我转换、自我调节的无意识结构,正是这些结构决定着历史和文化的功能、意义、属性和发展变化。”[41]“二战”后,列维-斯特劳斯研究了许多北美和南美的族群文化,揭示了工业化前社会流行的仪式、亲属制度、神话故事等形式中普遍的结构主义元素。他认为,文化之间固然有差异,有偶然性,但文化的共同结构是非常明显的。人们的思想中有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构造倾向,这种倾向是一个社会所有文化内容的基础。“就像语言使用者不自觉地遵守规则一样,不被察觉但起着支配作用的结构系统隐蔽地对其组织的文化起着作用。人类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结构系统主要的组织影响力,也没有意识到它所支配的规则,因此人类很难成为研究的可靠来源。结构主义思想家由此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揭示人类社会潜藏的模式。”[42]

5。社会批判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倾向是用否定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它蕴含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法兰克福学派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类型。此外,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文化研究理论、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也是社会批判理论的组成部分。以下对文化研究理论略作介绍。

文化研究理论主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研究传播,将传播活动置于文化的背景中,把传播问题同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考察,立足点在“文化”方面,研究文化通过意识形态间的斗争而产生的方式。所以又被称为“社会-文化学派”。这一流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主要由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组成。“‘文化研究’中的文化究竟是何意思呢?对此,一直存在两个定义。第一是一个社会或群体所依靠的共同思想,它的意识形态或一个群体认识自身经验的集体方式。第二是一个群体的各种实践或整个生活方式,也就是个人每天都在干什么。对文化的这两种认识是不能真正分开的,因为一个群体的意识形态是在它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复制的。事实上,文化理论的学者们一般关注的是社会的各种体系,如媒体和文化的行为之间的联系,实践与思想在一个历史背景中总是一起发生和进行的。比如,人们每天都要看电视。整个电视行业是一种文化生产,因为它是创造、反对、复制和改变文化的手段。在制作和欣赏电视节目方面的具体实践是确立意识形态的重要机制,就像排队、吃早餐或开车一样。”[43]文化研究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参照点,希望在西方社会看到变革,其核心理念在于对大众传媒的批判态度。文化研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加特、威廉姆斯、霍尔。

(二)当代传播学中若干与传媒社会学相关的理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