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报网融合的主要方面
西方的报网融合起步要早一些,其模式有可供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内容的互动。西方的大报网站在提供新闻和信息方面,拥有品牌、团队和体系的报纸都很具竞争优势。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报》等品牌报纸,其网络内容的营运模式是将内容打包向其他网站或媒体销售,用户浏览及数据库查询都要收费,许多网站都主要依赖于它们的高质量与个性化的信息来进行运作。
第二,形式的互动。报纸网络版与印刷版是同一系列的产品,选择新闻的标准、分析事物的角度以及风格特色等大体一致,合力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如《纽约时报》一贯秉承“档案记录报”的庄重风格,网络版的版面以蓝色为主色调,各页面主要采用白底黑色字,穿插橙色、墨绿色等小色块作为补色,给人以大方明快之感。网站的头条新闻和重要图片几乎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与其他大报网站相比其图片和广告量明显较少,体现了严肃大报的新闻价值诉求。
第三,团队的互动。报社的印刷版和网络版密切合作,两个团队合作一起报道新闻。传统媒体的记者经常使用网站查找可以深入挖掘的新闻线索,探寻如何利用网络使传统新闻报道更加完整全面。如《华尔街日报》网络编辑和记者都负责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利用报纸和道琼斯的资源密切合作,该报驻世界各地的采编人员,每天提供上千篇稿件支持着该报的网络版。
第四,广告的互动。新媒体的崛起瓜分了新闻市场,世界报纸的总发行量在下降,广告低增长,但网络广告市场却发展迅速。《纽约时报》的网络广告和印刷广告联手经营,为吸引报纸客户上网,凡购买印刷版广告位的客户可折扣购买网上广告位,网络版的广告收入有许多来自印刷版分类广告,这让客户在印刷版和网络版享有同样的推广宣传机会而较有吸引力。报纸利用网络为传统业务作廉价的宣传,印刷版的销量也因此有所上升。美国报业协会认为,网络版广告市场将是平面媒体今后的主要出路。
报网融合在不断演进中。技术在发展,网民在扩大,新闻传播工作在不断创新。不论是报纸编辑还是网络编辑,他们都处在新闻传播的枢纽,是新闻运作的灵魂,其编辑工作理念也都相通,两者的联手、合作,将会使报网融合的明天更为精彩。
[1]《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2]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载《清议报》,1901-12-24。
[3]蔡雯:《新闻编辑学》,64页、10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161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328~3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161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7]夏征农主编:《辞海》,1914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8]载《人民日报》,2010-12-30。
[9][日]和田洋一:《新闻学概论》,108页,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古罗马]贺拉斯:《诗艺》,15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2]郑兴东:《新闻传播的客体属性与传播心理》,见《新闻传播学术报告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3]周庆海:《现代期刊编辑创新意识探索》,载《黑龙江金融》,2008(1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7卷,3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