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报纸编辑学教程pdf > 第二 新闻编辑的业务(第2页)

第二 新闻编辑的业务(第2页)

微观方面即编辑的具体业务。在宏观的编辑决策程序后,将策划方案落实到编辑个体,工作进入具体操作阶段。其业务流程是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配置稿件、编排版面到校对和签发清样。一般情形下的编辑工作流程,就是指这种狭义的具体操作过程。不管宏观的流程还是微观的流程,编辑工作都应随时注重信息反馈,自觉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将报纸出版工作做得锦上添花。

三、报纸的定位与设计

(一)报纸的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把事物放在适当的位置并做出某种评价。定位说在市场营销学中很流行,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应当根据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重视程度,给产品确定市场地位,即为产品打造特色,树立特殊形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定位理论突出“消费者导向”的原则,追求经济效益取向,企业围绕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进行运作。

报纸的定位可以借鉴市场定位理论中一些适用的内容,但不能完全套用。因为报纸不是一般普通的物质产品,它还具有政治属性,需要重视社会效益。报纸的生产要满足读者的消费需求,但它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要承担起舆论引导的职责,不能像企业那样一味奉行“消费者导向”的原则,唯经济利益马首是瞻。一家报纸经济效益再好,如果没有权威性和影响力,最终也会损害到报纸自身。西方新闻界从崇尚自由主义的新闻理论两百余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转变为主张社会责任论,也说明了市场定位这种理论不完全适合新闻行业,而只能是有选择性地借鉴。因此,报纸的定位就是从既要满足读者的需求,也要发挥社会作用的目的出发,如何恰当地把自己安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实质上,报纸的定位就是要处理好读者定位和功能定位问题。

所谓读者定位,就是报纸满足读者的需求。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过去那种一家新闻媒体可以覆盖整个社会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特别是新媒体的网络、手机的兴起与普及,新闻传播进入了由大众到小众甚至是“自媒体”的时期。面对丰富的媒介市场,读者对媒体的选择余地十分广阔,不同的经济地位、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年龄层次、职业群体的读者,对报纸的需求不同,会选择性地订阅、购买报纸,选出他所喜爱的新闻。那么,报纸也必须相应地有所选择、有所放弃,确定自己合适的目标读者。读者定位的实质,就是要善于发现哪些信息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还有待开垦其沃土,从而为报纸创造市场需求的读者群体,以便针对这种需求做好产品决策。如读者的人数多寡、年龄层次、职业结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对报纸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等,都是制约报纸定位的重要因素。

所谓功能定位,就是报纸需发挥的社会作用。不同读者群体的报纸功能不尽相同。报纸类别众多,有主要承担宣传职能的机关报,有面向市民生活提供服务的都市报,有专门介绍某类专业知识的行业报,有只是刊登纯娱乐的消闲报等。每种报纸的功能定位都要依据读者需求为基础,如党政干部需要及时了解方针政策及各相关行业的最新变动等信息,普通百姓需要获知诸多生活娱乐方面的信息。重要的是要考虑办报的目的,如机关报的功能主要是为宣传自己的方针政策、指导实际工作,报纸追求的是权威影响力而不是赚取利润。都市报主要是为适合大众口味,争取报业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其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追求发行量和广告资源获取经济效益。

读者定位和功能定位两者联系密切,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考察读者的需求、结合报纸的角色期待而确定的,它是读者的需求与办报人的企望相结合的产物。而前者也需要借助于后者才能对报纸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读者定位决定为谁办报,功能定位决定报纸给读者提供什么。我国的报纸工作曾长期重视社会作用而忽略经济效益,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使编辑工作与经营管理联系起来,常常两者兼顾。一张报纸实现盈利,要考虑广告收入大于报纸的成本,确定某个版是增刊还是停办,也要看这个版对广告有多少吸引力。许多报纸在策划一些重大报道活动时需要增刊,往往也要看能否获得多少广告,这是报纸编辑工作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出现的新现象。

(二)报纸的设计

要建造一项工程,首先是要画出蓝图。要创办一份报纸,也是要考虑对出版报纸的设计。报纸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体力量是总编辑、编委会成员、部门负责人等实施策划活动领导,采编人员、管理人员、社会各界人士包括读者等是辅助力量。这是一项集体创造,包括阐述报纸的编辑方针、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各个部分的详细设计,其通常有下面三个阶段。[3]

1。前期准备

从策划意图到方案设计前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查新闻市场与报纸内部情况,细分读者与广告市场,寻找报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首先,要掌握外部情况,即了解对报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直接有关的信息,如: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消费习惯等;主管机构对报纸的政策、法规、管理条例,对新闻报道的态度和意向等;竞争对手的现状与动向、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经验教训等;相关产业如新闻纸张、通讯设备等对报纸的规模、手段、效果产生影响的产业。其次,要了解内部情况,即与报纸发展直接相关的内部环境信息,包括报纸的经济实力如固定资产、技术设备、技术力量等;采编人员业务素质、身体状况等;经营人员管理水平,等等。这些情况的掌握可通过读者抽样调查、外出走访座谈讨论、公开征集建议、内部集思广益等方式,为方案的设计准备有效的资料。

2。设计阶段

将前面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未来报纸的蓝图。首先是确定目标读者,根据掌握的各方面的读者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以便形成不同需求组合的版面内容,特别是设计出众多各具风格特色的专版。其次是具体拟订方案优选,这里有几个环节:将收集各种信息去粗取精、鉴别筛选,通过权衡比较做出最佳选择;以系统观点把握报纸的整体结构与整体形象,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考虑报纸的总体构架如要闻版与其他新闻版、专刊的结构、各版及栏目的版式、出版频率等形成合理的排列组合;协调各方意见,照顾各方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选择最佳方案促成大家认识上的一致,使设计方案能为大家普遍认同。

具体的内容是将报纸的定性和定量综合起来考虑,包括新闻版与专刊在整张报纸中所占的比重,如版面总量的多少、新闻版与专刊的位置及见报频率、各个版面组成部分如栏目的设计等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局部设计包括各个版组及其各版的读者定位和编辑思想;各版的名称、报道范围和重点;各版的主要专栏名称、内容、篇幅、体裁、风格;各版的广告所占篇幅、位置及类型;各版的版式特色,包括版式结构如分栏、标题的字体字号使用、图片的编排、色彩及线条的运用规则等。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其风格要与报纸整体定位相一致,各版的设计既要相互协调,也应根据各自的定位和内容有所差异,共同构成报纸整体风格。

3。试刊观察

一家报纸出版发行,总是先要试刊,到新闻市场的大海试试水,然后才公开大范围向读者发行。可面向社会试刊,也可在内部进行小范围内传阅。在这一阶段设计团队着重指挥运作、修正与完善方案。

一是对内容有所选择。报纸的内容多,有的专版专刊多达几十种,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拿出来试刊,只是方案中的部分内容出版。根据试刊的时间、人员、财力等条件,通常选择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些内容的效果如何关系到整张报纸的成败。二是适当把握试刊的时间。如在突发性事件或重大活动期间要避免,因为在这种时期读者的关注点已被牢牢吸引住了,没有什么人会对一家陌生的报纸感兴趣。试刊出版多少次根据报纸的具体条件和目标而定,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新办报纸出版的次数肯定要更多一些,以便全面检验各部分的设计是否可行、定位是否合适。三是广泛征集意见,形成最后的方案。这个阶段,主要是广泛收集试刊后的各方面反应,对各方反馈的意见、建议整理、分析,取其合理部分,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做出修正、调整,确定下来最终的、也是最好的出版方案。

报纸的设计是编辑人员的最宏观的业务操作。在正式出版后,编辑也还会不时根据客观需要做局部的调整。报纸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报纸的生产、发行,不断接受信息反馈、实现报纸最优化的过程。编辑日常的组织策划报道,从某方面来讲也是一种设计,特别是报纸的改版、扩版,也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去考虑报纸新的发展方向。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