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中国对于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逐年增长,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到8253。5亿元(见图7-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59%。但是这种投入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仍然在各个层面上威胁民生,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监控薄弱地区,政府的投入还远远不足。因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通过发行生态环境债券、建立生态环境彩票、设立专门针对生态环境治理的专业银行,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多方筹措资金,让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时时与我们相伴。
图7-21997~2012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
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实现碧水蓝天的中国梦,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行动,公众的有序参与不可或缺。因此,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修复的社会组织,引入各类环保组织的参与是实现生态中国梦的一个重要途径。如表7-4所示,近年来,我国公众参与环保事件层出不穷,普通民众积极参与、献策建言,民间环保机构也频繁发声。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对外发布的“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认为,我国公众建言和参与社会事务正逐渐成为潮流。每一个公民,要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建立生态环境伦理,坚持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表7-4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事件
续表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和单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跨界性特点,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治理和修复的过程中,加强国际性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协力治理的平台很重要。由于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在治理中,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学习他国先进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经验,加强与他国政府、国际组织的科学研究,共同解决生态环境这一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特别是生态环境治理是国际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争取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对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是一篇“大文章”,应建立完善激励国土绿化的体制机制,加大平原绿化、荒山绿化力度,不断增加碳汇储备。诚然,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积极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违背自然生态规律,以免过多的人工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新的破坏。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可以逐步探索由一个单位负责一定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的修复、建设、开发、管理、收益,明确权责关系,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统一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国土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宜居。
生态环境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美好追求。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态平衡、林水相依、蛙鸣鸟唱、人水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中幸福生活,在仰观蓝天白云、俯视青山绿水、行呼清新空气中走向富裕,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中国梦。
专栏7-10城镇化改善民生不能以消灭文脉和乡愁为代价
城镇化建设让我们奔忙向前,蓦然回首,故乡却已面目全非。在城镇化过程中,缺乏保护、盲目建设、拆古建新、过度商业开发等做法并不在少数,传统村镇的消失令人触目惊心。伴随着村镇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更令人痛惜,如何在城镇化中留住文脉、记住乡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守不住的乡愁
乡愁是一种精神家园的眷恋,事关民生幸福。而据有关统计,传统村落每天消失1。6个,现存不到5000个。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是一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建筑群,保存有高氏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罗家大院和散落在古镇核心区的45处明清古民居四合院。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城镇不少古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的消失十分迅速。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在长江、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专家估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随着传统村落消失的还有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原来所具有的代代相继、传承至今的文化形态正在发生急剧裂变,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也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人们担心,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和留存农村特色文化的符号将消失殆尽,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乡土中国将彻底消失。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还没等我们去认真阅读它,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
粗放的现代化
缺乏保护和过度开发,成为城镇化的最大问题。报京大寨是贵州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然而,2014年3月的一场大火,却让有着300年历史的侗寨几乎毁于一旦。木制房屋防潮防湿,火灾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而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保护村落的主体流失,导致传统建筑无人维护,传统文化无人传承。在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后,农村出现的“空洞化”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人戏称现在农村人口主要由“613899部队”构成,妇女、儿童、老人成了农村的主力。人口的变动和流失,导致乡村文化传承出现断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应对人口变迁、环境变化、经济调整等问题上,一方面是缺乏对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研究,古城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理念不正确,造成了古城保护和利用的随意和无序,出现了简单化和趋同化的倾向。
缺乏保护和过度开发,不仅是古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和缺乏保护相比,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盲目建设、过多外迁居民等,对文化的破坏更有隐蔽性,也更有破坏性。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通过简单地盖楼房、修马路、发展工业、建设项目,从而实现城镇的扩张。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则是粗放型的城镇化,很容易造成千城一面。虽然一段时间内经济指标上去了,但城镇的内涵丢失了,家乡的味道没有了,城镇发展的后劲并不充足。
留得住的故乡
城镇化进程必须重视城镇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要凸显独特性,投入资金保护传统村落这些文化的根,把文化传承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软实力”和“助推器”,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贡献。河北古城正定,为城镇化提供了一个榜样。行走在河北正定,斑驳的城墙、古朴的建筑,周长12公里的城内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天宁寺、阳和楼旧址、王士贞故居、赵云故居旧址、正定城墙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和人们和谐相处。在正定,古城的文化保护工作从未间断:不走大拆大建的整体改造或重建模式,避免对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古城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不为建古城而打造出空城、一味把居民迁走;将传承作为保护理念的主基调。
2012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护,还将建立传统村落名录的数据库。近日,四部门又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初步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100多亿元,使1561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得到基本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时避免“插花”混建、照搬抄袭,禁止没有依据的重建和仿制,防止一味娱乐化等现象。除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唤起民间的保护意识和力量同样重要。同时,在城镇建设中更注重保留个性,凸显独特性,我国有12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进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只有平遥、丽江等少数村镇。这些村镇入选的主要原因是完整地保留了历史文化特色。正是难以复制的文化特色使丽江和平遥等古村镇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工业化强调标准化、统一格式,但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于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二者的确有冲突。只有保护和发扬文化的独特性,才能避免城镇化中千城一面、毫无个性的现象,才能更吸引游客。只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没有城市文化的城镇化,绝不是健康的城镇化。
保护传统村落还需要国家有所作为。政府应把传统村落保护列为城镇化的目标之一;尽快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法规以及监督、执法机制;加快制定传统村落科学保护标准,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所在县市政府签署“保护承诺书”,保护不力或发生破坏应被问责和依法处罚。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伴侣,是任何国家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和城镇化互为促进,彼此激发。一个现代化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型城镇化的中国,必将绽放出更加灿烂迷人的华彩。
注释:
[1]新华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习近平致贺信[EBOL]。http:news。xi。rdx2013-0721c_132559452。htm,2013-07-21。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冯庆旭。我国环境权概念的伦理审视[J]。哲学动态,2012(12):54-60。
[4]杨健学。对环境权的再审视——以“人类—自然”环境系统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2):71-78。
[5]新华网。习近平: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EBOL]。http:neolitics2013-0410c_115342563。htm,2013-04-10。
[6]作者根据新闻报道整理。
[7]国家石油和化工网。我国废塑料回收的利用率不到10%。[EBOL]。http:。l1620138129471。html,2013-08-20。
[8]新华网。张守志委员:尽快解决黄河中上游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造成的多方面污染[EBOL]。http:news。xi。2014-0305c_119616629。htm,2014-03-05。
[9]腾讯财经。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环保小思考之固废,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EBOL]。http:finana20140310011594。htm,2014-03-10。
[10]搜狐新闻。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EBOL]。http:news。sohu。20100824n274422466。shtml,2010-08-24。
[11]俞孔坚,李海龙,李迪华,等。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J]。生态学报,2009(10):5163-5175。
[12]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3]国家林业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EBOL]。http:。paper。。ewsdaynews2014140408080215998992。htm,2014-04-08。
[14]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1。
[15]光明日报。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推出重大举措[EBOL]。http:news。。live2014-0222t_25061802。htm,20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