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 3 3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的省际比较(第2页)

3 3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的省际比较(第2页)

表3-3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及其二级指标值

续表

图3-21呈现了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的贸易规模指数。同2002年一样,贸易规模指数的排名同经济效益总指标的排名十分类似,广东、上海和江苏仍旧占据排名的前三甲。青海、贵州等欠发达地区贸易规模较小。而天津由于拥有重要港口,贸易规模远大于其他内陆省份。广西的贸易规模指数同2002年相比有较大的提升,这要归功于广西的出口市场分布。与其他地区不同,广西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东盟国家,尤其是越南,越南已经连续十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相比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因此并未影响到广西的出口。然而广西的出口结构中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并保持了高速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有所下滑。这几点可在图3-22和图3-23中看出。此外,江西的贸易规模指数明显提高,排名由2002年的倒数第5位上升到第15位;而内蒙古的贸易规模指数由第16位下降到第29位。

图3-21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贸易规模指数

图3-22呈现了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贸易结构指数(仅包括数据完整的地区)。新疆的贸易结构指数高居首位,是一个较为意外的结果。因为数据缺失,所以无法将其同2002年相比较,但由三级指标的情况可以看出,新疆的出口市场分布度指数较高,多集中在东亚地区,而这些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所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未给新疆的出口带来过大影响。位居第2位的是广东,与2002年相比有明显的提升,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8年来在贸易结构转变方面的成果。四川排名靠前应归因于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正如前文所说,四川加大对贸易的投入,机电产品占出口比例创新高,拉动了四川的贸易结构指数。此外,从图3-22还可以看出,贸易结构指数排名前列的省(区、市),几乎都为内陆地区,由以上分析得知,这些内陆地区有些有较高的出口市场分布度指数,有些出口商品集中度较高,有些工业制成品比重较高,这些都拉高了它们的贸易结构指数排名。

图3-22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贸易结构指数

图3-23为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贸易竞争指数(仅包括数据完整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和2002年一样,上海、江苏和广东拥有较高的出口竞争力,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较高。而甘肃、吉林和青海,由于地处内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较低,故有较低的贸易竞争指数。福建的贸易竞争指数同2002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升幅度很大,这与福建在外贸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分不开的。为了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福建加大了从政策上引导扶持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飞机配件、通信、视听、药品等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力度,使得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占比大幅增加,拉动了福建的贸易竞争指数。同时,福建改变了长期以来在对外贸易发展中“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为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鼓励扩大进口,尤其是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扩大资源性商品进口,以提升福建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来说,2010年各省(区、市)的贸易竞争力均有所提高,但贸易竞争指数排名与2002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

图3-23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贸易竞争指数

图3-24为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外贸依存度指数。同2002年相比稍有不同,进口依存度最高的地区仍为北京,但出口依存度最高的地区由2002年的广东变为2010年的上海。主要原因还是在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传统贸易大省广东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广东多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市场也集中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因而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份,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除了少数地区如北京、甘肃、海南等,其他省(区、市)出口依存度指数均大于进口依存度指数(但并不意味着出口大于进口,因为指数经过标准化调整),且部分省(区、市)的进、出口依存度指数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例如,海南不仅进口依存度指数仍大于出口依存度指数,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进口增速十分明显;而福建的出口依存度指数仍大于进口依存度指数,二者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此外,西藏、云南的出口依存度指数也比2002年时增加了很多。

图3-25呈现了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指数。同2002年相比,江苏、浙江依然有最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重庆和四川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也居高位;广东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也较高,但与2002年相比略有下降。广东的贸易结构主要是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出口市场内需下降,失业率不断攀升,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有着“加工贸易基地”称号的广东带来了巨大冲击。并且广东省政府为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情况,大力着手发展服务贸易以及加快广东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高端转移,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也对广东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带来了影响。

图3-24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外贸依存度指数

图3-25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指数

图3-26为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机电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经过标准化处理)。同2002年相比,上海和江苏仍然有最高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北京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2002年有很大幅度上升,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增加了很多。为贯彻“十五”期间促进机电产品出口的精神,北京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以促进北京的机电产品出口,如《北京市支持出口机电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对北京出口机电产品企业从研究开发、技术更新改造以及在京设立研发中心三个方面予以资金支持,收效显著。

图3-26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机电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3。3。32002年与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

上文对2002年和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的经济效益指标以及各二级指标作了综述,图3-27汇总了各省(区、市)这两年的经济效益指标对比情况。因三级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所以两年的指标并不能单纯地定量比较,要更多地从排名方面来对比。

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四个对外贸易大省(市)两年的指标排名变化幅度很小,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这里我们发现,虽然浙江和江苏在地理位置上极为接近,同样是指标居前,但相比之下还有一定差距,其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浙江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低(2010年分别为43。84%和8。16%),而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所占比重较高;江苏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大(2010年分别为69。61%和46。61%)。第二,从贸易方式上看,浙江的对外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小于一般贸易,且出口从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起步,逐步转向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江苏的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具有“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建立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上,增值率有限。第三,从外贸主体上来看,浙江民营企业较为发达,因此一般贸易居多;江苏外资企业发达,导致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

图3-272002年与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经济效益指标对比

虽然从图3-27中看,东北三省2010年的经济效益指标较2002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但由于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因此只能说东北三省的指标增速要略缓于其他省(区、市)。国家出台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以来,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稳步上升。然而各省的贸易方式却不尽相同。辽宁拥有优越的临海地理位置,加工贸易占主要地位;吉林以一般贸易占绝对地位;而黑龙江因为与俄罗斯接壤,除一般贸易外边境小额贸易也很发达。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日本、俄罗斯和韩国是东北三省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在出口结构中,辽宁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较大,而吉林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以及农产品和钢材较多,黑龙江出口则以机电产品和纺织品为主。国家的振兴东北工业政策加速了东北三省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但第三产业比例仍然较低,这种产业结构不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因此,在其他省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势头猛烈的对比下,东北三省的进出口增仍速较为平缓。

新疆、甘肃、陕西和广西这四个地区的2010年经济效益指标都比2002年有显著提高,可见这四个地区8年间对外贸易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新疆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每年都增长50%~80%,就连2008年多数省(区、市)面临金融危机冲击、进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候,新疆的外贸增长率仍保持在50%左右,这显示出新疆外贸发展的巨大潜力。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缘优势,因此它成为联结我国与中亚各国的桥梁和窗口,哈萨克斯坦为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边境贸易在新疆的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新疆初级产品有逐渐向制成品发展的趋势,但出口的初级产品比重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服装、鞋类、纺织品以及番茄酱等成为新疆出口过亿美元的商品。新疆进口的商品中,主要以原油、钢材以及机电产品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新疆在矿产和农产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这也为新疆大力发展外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过高的出口商品集中度和出口市场分布度也会给新疆带来一定的风险。如第二大贸易伙伴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多变,会影响新疆对吉贸易以及通过吉转口中亚其他国家的贸易。

加入WTO后甘肃的外贸发展增速明显,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甘肃对外贸易带来了一定冲击。甘肃是一个贸易逆差较大的省份,美国为甘肃第一大出口国,澳大利亚是甘肃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国。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甘肃主要进口矿产品、金属原材料以及机电产品,而主要出口苹果汁、鲜苹果和葵花籽等初级农产品。可见甘肃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资源类产品占主导地位,产品多为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商品附加值小,加工程度浅。贸易方式上,甘肃基本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小,而且一般贸易所占比重还在增长,对外贸易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陕西2010年的进出口总值为120。8283亿美元,几乎是2002年的5倍。其中进口58。75亿美元,出口62。07亿美元。8年来陕西的进出口市场扩展到180多个国家(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和美国,因此2008年金融危机时受到了一定影响。从贸易方式上来看,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对外承包工程在陕西对外贸易方式中的比例正快速增长,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而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因市场需求减少和产品价格下降而受到严峻考验。总的来看,陕西还存在外贸依存度较低、经济增长多依赖于投资拉动和进出口企业规模小不稳定等问题。

如前文所述,广西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东盟国家,尤其是越南,且以一般贸易为主。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广西受到的影响较小。2005年以后,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减税政策,大大促进了广西的进出口贸易,同时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占比得到大幅度提高。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后,中国与东盟10个国家的60多种商品实现了零关税,广西的进出口贸易实现巨大突破。

天津和湖南这两个省市2010年的经济效益指数排名与2002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天津作为重要港口,一直以来外贸都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然而2008年之后的进出口增速明显下降。究其原因,这是受到2005年以后人民币升值、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特别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进出口的减少主要来自天津的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在天津的发展稳定而迅速。这段时期天津对外贸易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工贸易增长回落,一般贸易发展迅速。在天津的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较大,此类商品在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又占据主要位置。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大,在全球经济不振和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其的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此加工贸易发展呈回落态势。天津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因此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湖南近年来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培育了机电产品、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农产品、陶瓷和烟花鞭炮等一批支柱型出口产品。出口市场也不断扩大,增加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贸易额占比也不断增加。然而湖南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外贸总量比较小;二是外贸结构仍需优化。湖南的进口在外贸中所占比重过小,机电产品进出口的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商投资企业对全省进出口的贡献较低,出口商品以传统资源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出口品牌建设还比较落后。

3。3。4中国东西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

图3-28至图3-30分别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002年与2010年贸易规模指数对比图。这里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划分参照我国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和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以及2000年制定“西部大开发”政策时所采取的标准。[2]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