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庄子 英语翻译 > 第一 科学理性审视下的庄子以葛瑞汉译本为例(第1页)

第一 科学理性审视下的庄子以葛瑞汉译本为例(第1页)

第一节科学理性审视下的《庄子》——以葛瑞汉译本为例

葛瑞汉被《泰晤士报》称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哲学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权威,中国哲学与诗词的天才翻译家,把中国古代的生活信念介绍给西方的杰出阐释者。”[1]葛瑞汉研究《庄子》的进路是从庄子学派思想史着手的,试图理清庄子及其后学思想派别的沿革变迁并追寻其线索。葛瑞汉庄子学的指向是庄子思想的逻辑发展史。他对《庄子》文献做了重构式的研究,并且把自己的研究思路贯彻到英译本中去。

一、重译思路

在葛瑞汉之前,已经有翟理斯、理雅各和华兹生等学者出版了《庄子》的英译文。葛瑞汉认为他们的译文均有局限,认为他们大部分沿用传统的评论没有把握住原文的语言学和哲学问题。葛瑞汉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在原文的形式上。他认为《庄子》文中有多处不连贯,文体混杂,并由此推定是后来的编者把零零散散的段落汇集成文。他认为既然我们现在读到的《庄子》是后人集结成篇的,译者没有必要把《庄子》处理得好像它是当今的“书”一样,因此葛瑞汉赋予自己编者的责任。

他批评其他译者对中文《庄子》的亦步亦趋,他们为了使英语译文看起来通顺流畅而试图掩盖原文的不连贯、不通顺、文体混杂、各组成部分年代与风格迥异等问题。这样的翻译不仅译者自己不知所云,读者也会认为庄子时而语言生动,时而啰嗦。“庄子条理清晰地表达着他最不和谐的观点……奇怪的变成了一个异想天开、唠唠叨叨的上了年纪又自以为是的人,在杂乱的话语中你一只耳朵听他的话,并相信他会不时的用活泼的短语、醒目的格言或精彩的故事唤起你的注意。”[2]

葛瑞汉力图打破传统的磕磕绊绊的、一句句完整的散文翻译。他很赞赏韦利的译文,认为韦利从《中国古代思想的三种方式》选译部分故事的做法是妥当的。葛瑞汉认为在原文文体混杂、段落间逻辑不连贯的情况下,试图跟随原作者的语句顺序,追求理想的完整的翻译是无意义的,危险在于翻译的越多,它能传达的东西越少。基于上述考虑,他的译本采取了以下策略:

1。区分不同学派的作者,把同类的文集汇编在一起。按照作者分类,同一作者的文章汇集到一起。例如《内篇》、原始主义者、杨朱学派,还有其他独立的篇章,比如15章、16章、33章等以及其他从各章中摘取的混杂的段落,但这些应该以完整面貌呈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区分不同学派作者的思想。区分庄子思想、原始主义者、杨朱学派和调和主义者的特别之处,对不同学派加以分辨。

2。区分不同文体。散文译成散文,诗歌译成诗歌。印刷上以不同形式体现出来。

3。按主题归类《外篇》和《杂篇》中学术界认为是“庄子学派”的作品。

二、译本篇章的重构

葛瑞汉对《庄子》的翻译建立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之上。1979年,他发表了论文《〈庄子〉中有多少是庄子写的?》。根据研究原文的习惯用语、语法、哲学术语、人物和主题,认为《庄子》一书是多个哲学家作品的合集,他译本的名字叫作《庄子——内七篇和庄子书中的其他作品》,按照不同作者把《庄子》原来的内篇、外篇、杂篇重新编排顺序,把原文本重编为五部分,认为每部分都代表不同作者的思想,并标定了年代。(1)庄子本人的文章(大约前320年)。(2)归为“庄子学派”的著作。(3)可称之为“原始主义者”(primitivist)的一位作者的作品,作于秦亡汉兴之间,即前209年至前202年之间。(4)杨朱主义者的作品,时间同(3)相近。(5)折衷主义者的作品,大约作于前2世纪。庄子本人的作品就是全部“内篇”(1-7章)。被定为原始主义者的作品有8—1128篇,1295—102篇,可能还有1460—74,在葛瑞汉所译的《庄子·内篇及其他著作》译本中排在一起。相当于《骈拇》、《马蹄》、《胠箧》、以及《在宥》的1—28句;《天地》95—102句,可能还有《天运》的60—74句。被定为折衷主义者的作品有1166—1218篇,131—45篇,60—64篇,141—5篇,以及15篇,还有《天下篇》。(即《在宥》66句至《天地》18句,《天道》1—45句,60—64句,《天运》1—5句,《刻意》全篇,《天下》全篇;被定为杨朱主义者的作品有《让王》、《盗跖》、《说剑》、《渔夫》;被定为庄子学派的观点的有,外篇中除去原始主义者的作品以及折衷主义者作品以外的部分。[3]这五部分的安排是为了辨明《庄子》的不同作者。)

在选译庄子学派这部分作品时,葛瑞汉把文章的段落按不同的主题分为十个部分(1)庄子的故事;(2)孔子与老聃的对话;(3)自发的优越性;(4)道的理性化:至人;(5)道的非理性化:知北游;(6)乌托邦与政府的衰落;(7)长生不老的修炼;(8)我们本性与命运的本质;(9)游离的思想;(10)杂篇。第(9)中又分为四个部分:1。进化;2。自我异化;3。打倒技术;4。不是他的错,是社会的错。从这部分的题目看来,主题与原先篇章的主题相去甚远,尤其是关于“理性化”和“非理性化”的讨论。可见,葛瑞汉关注的是如何以庄子的思想来诠释现代西方哲学的命题,或者说如何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来阐释庄子思想。

葛瑞汉不仅按照不同的作者将《庄子》内篇、外篇、杂篇重新划分为五个部分,还考察每一章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他每遇到认为是跳跃性的段落,便考虑是否是脱文、倒文或错简,然后去找外、杂篇他认为合适的内容补充到内篇去。比如说在《德充符》中,葛瑞汉把支离无唇说卫灵公一段安插在鲁哀公和仲尼的对话之中,又插入了一段外杂篇他称是23篇或24篇的段落,就连他自己都在注释中说这是“激进的重建(radistru)”[4]。

再如葛瑞汉在《齐物论》天籁、地籁、人籁的论述后,加了一段来自外篇《天运》的译诗作为南郭子基与子游对话结束,葛瑞汉在注释中有说明。因为某本佛经曾说从该诗是从内篇所引,葛瑞汉认为添加在此处非常合适。译文如下:

&urnscircles,yes!

&sfirm,yes!

Sunandmoonvieforaplace,yes!

&hebowthatshootsthem?

&heholdsthem?

Whoisitsitswithnothingtodoahepushthatsendsthem?

Shallwesuppose,yes,thatsomethihemoff,thehemaway,andtheyhavenochoice?

Orsuppose,yes,thatwheelingintheircircuitstheyselves?

Dotheaketherain?

Ortheraiheclouds?

&ybestowsthem?

Whoisitsitswithnothingtodoasiasyheurgesthem?

Thewihenorth,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