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校训的演变:做最好的自己
一、校训之由来
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reasurewithin)的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着眼于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和未来21世纪的发展目标,既从各国实际出发,又注意可行性,向高层决策者提供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行动依据的建议。该报告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观点,是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her);学会发展或学会成长(learningtobe)。其中学会发展或学会成长最为关键,如何做到?做最好的自己(Beyourperso)。
这四个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前面三个“学习”都学好了,我们才能学会更好的发展或成长。学会发展或学会成长,给我们教育者的启发是: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在接受教育,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到21世纪,教育的基本作用,不再是单纯地培养受教育者为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社会而做好准备。而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应向青少年提供一切可能的美学、艺术、体育、科学、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践行机会。学会发展,就是要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增强判断力和个体责任感。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能和交往能力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是的,教育是一笔财富,作为一所名校,要学会挖掘和运用这笔财富,使之如泉涌动、焕发活力,滋养更多的生命。广附继承了一代代军人的优良革命传统,严于律己、作风高尚、不畏困难、积极向上。因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结下的这份缘,这种军队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广附人”。这种精神就是广附走向名校之路的财富所在。
因此,广附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校训,时刻谨记并警醒自己。在六十多个春夏秋冬里,广附像麦田的守望者一样,辛勤耕耘、播种希望。在这份耕耘与守望之间,她始终坚信,做好自己,才能引领他人。每一个部分都做最好的自己,学校这个大整体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二、校训之意涵
校训是全体师生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广附教风、学风与校风的精神指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更是广附办学理念和育人原则的集中体现。
校训是广附的文化标识。“做最好的自己”,用简明易懂、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话语,诠释了学校办学的目标诉求。它既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引导,也是对全校师生的一种劝勉。“做最好的自己”,不仅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也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精神标签。
“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广附每位师生坚守的精神指南,对师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是教师成长的最佳向导,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发展的最佳动力。
首先,作为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树立自己和自己比的强烈意识——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明天的自己要比今天好,不断地超越自己,要求自己每天前进一小步,每阶段登上一个新高度,所以,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做最好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七种智能,不过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结合方式各不相同,所以由于年龄的差异、爱好的不同、个性的差别,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不能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广附提出“做最好的自己”的理念,是“以生为本”的,希望每个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主动地、有专长地发展,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勇敢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因此,崇尚“做最好的自己”的“广附人”,责任是我们的品质,刚强是我们的习惯,创新是我们的气质,超越是我们的常态,卓越是我们的追求。
三、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承认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应当是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不但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努力超越自身和环境的局限,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有足够坚强的意志。无论起点有多低,离目标有多远,只要我们的方向明确、意志坚定,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但凡成功之人,都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单纯。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而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去追求,不因受到其他事情纷扰而失去目标。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人生难免有挫折,但挫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面对挫折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够从挫折中发现自己的局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这种挫折并不算坏事。优秀的人必然是千锤百炼而后成钢的。遭遇挫折而退缩,只能收获痛苦而失去机遇,如能保持斗志锐意进取,则成功可期。因此,面对挫折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面对。
校训是长者之善言,但更应是少年之自勉。在对广附的历史传统和现今的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之上,邓云洲校长就“做最好的自己”,列举了十六条劝导规约,以供师生自省。
第一条,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人们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至于那些细枝末节就不要去管了。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大问题。最聪明的人可以设计出最伟大的计划,但执行时还是须从小处着手,并且,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大事须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如果说不拘小节拥有的是豁达的人生,那么,那些注重细节的人往往成就非凡的事业。
第二条,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人有百好,各有所好,广附的学生要勇敢自信,但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让人喜欢自己。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顺利开展学业的重要条件。一个能让同学打心眼里喜欢的人,必然获益良多。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是一种能力。拥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追求,并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是做最好的自己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做一个富有**的人。
**是每个少年都应具有的精神,因为它是生命对少年的馈赠。学校是以少年人为主的场所,而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一切事无不可为;少年人风华正茂、挥斥方遒、问天下舍我其谁。因此,校园理应是少年人挥洒青春、燃烧**的天地,校园中最需要的是富有**的人。有**,就可以登高一呼;有**,就可以纵情奔跑:有**,就可以奋发图强,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条,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对理想的虔诚追求,可以让一个人超越肉体;对时代的崇高责任,可以让一个人忘记自我。但是,广附倡导“做最好的自己”,是要学生们既要实现精神强大,也要保持身体健康。当意志一路前进、“攻城拔寨”的时候,我们需要身体具备相应的条件,以支持我们的“精神冒险”。所以,要珍惜自己、悦纳自己,尤其在自己觉得痛苦无助、孤立无援时,绝不能自暴自弃、作践自己。待到披肝沥胆终有成时,务必要有健康的身体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因为唯有那等境界,才是生命至高至善至美的境界,唯有那种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第五条,给自己正确定位。
庙堂有九卿,民间百家姓;江湖有商旅,河边垂钓翁。虽说天下如此大,但只要两脚站定,便有了自己。所以,做最好的自己,需要给自己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有理想中者,那是奋斗的目标;有现实中者,那是立身之本。混淆了这两点,难道不是颠倒人生吗?观看秦始皇出游时,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前者狂躁,后者从容;前者过早燃烧了自己,后者生命渐入佳境。这就是正确定位的反、正案例。只有建立了正确的自我定位,才可以制订可行的目标,才能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襟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不把自己局限于狭隘的小世界里,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享受内心的祥和、充实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