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走向师德新高地培训心得 > 三师德评价与导向(第2页)

三师德评价与导向(第2页)

表9-3-8“您认为依靠学校自身的师德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教师的师德面貌吗?”(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从表9-3-8中的数据来看,八成以上教师认为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可以改善教师的师德面貌。不过认为能够标本兼治的教师只有15。1%,而认为治标不治本的教师却高达71。5%。可见,目前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师德建设抱有足够的信心。这表明当前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和根本性的思路转换。

4。关于师德评价

相对于教学评估,一直以来,学校对教师师德的评价积极性不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自觉反思师德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逐步落实师德建设工作的各个细小环节,包括对师德的评价工作。下面是对学校师德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的一项调查。

(1)近七成学生表示学校表扬过师德高尚的教师

表9-3-9“你们学校表扬过师德高尚的教师吗?”(学生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学生表示其所在学校表扬过师德高尚的教师,有31。7%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表扬过师德高尚的教师。

(2)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对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对师德高尚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工作更为积极主动

据表9-3-10显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对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对师德高尚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工作更为积极主动一些。在发达地区,认为学校表扬过师德高尚教师的学生占74。5%,中等发达地区为62。6%,欠发达地区为69。7%。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一些统计数据做出一种推断,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和危机更显著一些,由此导致学校更重视对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精神鼓励与表彰。

表9-3-10“你们学校表扬过师德高尚的教师吗?”(学生问卷)各选项与地区的相关分析(%)

5。媒体对师德的导向

随着媒体对社会各项工作的广泛介入,师德,这个词语开始高频率地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电视在谈师德、报纸在写师德、网络在议师德。无论人们对媒体做何种评价,积极认同也好,消极反对也罢,媒体已实实在在地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对媒体的价值和态度的认识,我们应当始终存有一种批判意识,可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可以从根本上推翻媒体的一些缺乏根据的观点或做法。下面是关于当前媒体树立的几种师德模范的调查,旨在考察教师对这些师德模范的认同度。

(1)大多数教师不赞同以舍弃自身权益为代价来从事教育工作

表9-3-11“当前媒体在树立哪种类型的模范教师时,您会感觉不好?”(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3。9%的教师认为媒体不应过多树立“牺牲自己的家人、家庭,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教师形象;有67。1%的教师认为媒体不应过多树立“不顾个人身体状况,带病坚持工作”;但对于“长期拿出个人的钱物补贴困难学生”的教师形象,大多数教师还是认可的,有66。5%的教师表示可以接受。只有11。3%的教师表示完全能接受和认可媒体树立的以上三种教师形象。

(2)发达地区教师最为反感树立“牺牲自己的家人、家庭,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师德形象

通过对上一道题的分析,我们看到当前媒体树立的上述三种模范教师的典型逐渐引起了各种争议。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其中每一种“模范教师”的看法和态度是存在地区差异的。具体情况如下:

表9-3-12“对牺牲自己的家人、家庭,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态度”各选项与地区的相关分析(%)

在表9-3-12中,发达地区有更多的教师反对树立“牺牲自己的家人、家庭,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模范教师形象,为80。8%;中等发达地区为76%,相比发达地区人数的比例下降了一些;欠发达地区为61。2%,人数的比例最低。

(3)发达地区教师最为反感树立“不顾个人身体状况,带病坚持工作”的师德形象

表9-3-13“对不顾个人身体状况,带病坚持工作的态度”各选项与地区的相关分析(%)

在表9-3-13中,发达地区有更多的教师反对树立“不顾个人身体状况,带病坚持工作”的模范教师形象,比例为74。4%;中等发达地区为65%,相比发达地区人数的比例下降了一些;欠发达地区为58。8%,人数的比例最低。

(4)欠发达地区相对最为反感树立“对长期拿出个人的钱物补贴困难学生的态度”的师德形象

表9-3-14“对长期拿出个人的钱物补贴困难学生的态度”各选项与地区的相关分析(%)

在表9-3-14中,发达地区有32。8%的教师反对树立“长期拿出个人的钱物补贴困难学生”的模范教师形象;中等发达地区为30%,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数的比例略有下降;欠发达地区为38。8%,人数的比例最高。

比较表9-3-12和表9-3-13,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不同地区对不同师德模范态度上的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间的教师对理想的教师形象的衡量指标存在差异。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师越重视个人权益是否得到获得和保障,他们重视教师职业在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是否达到了权责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体现。人们已认识到,不能一味高谈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职业应当在社会和个人之间求得平衡。而在表9-3-14中出现了与前两个趋势不同的微小差异,首先我们看到,无论在哪个地区,人们对“长期拿出个人的钱物补贴困难学生”的模范教师形象的认同度还是很高的,具有绝对优势。这是因为,让教师适当拿出些个人积蓄贴补困难学生并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基本权益。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在欠发达地区表示对此“感觉不好”的教师比例略有上升。这种现象并不难解释,它与欠发达地区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有很大关系,因为让收入本不宽绰的教师长期资助学生会严重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和他们的基本权益。

6。高尚师德的奖励形式

从学校师德建设的现状来看,很多学校业已使用和不断完善多种师德奖励形式,这些师德奖励形式在“民心向背”、适用度、作用大小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1)精神奖励是学校使用最多的师德奖励形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