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待学生的道德
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职能,教师是建立师生良好道德关系的关键。教师规范的教育行为在建立这种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构成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考察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1。对教师品质进行排序
通过对教师品质的分析,考察教师对待学生的理想的道德品质。问卷调查中罗列了八种重要品质,让教师选择并按照重要性排序。
表8-2-1“请将下列教师品质按您认为的重要性排序:(不必全选)”(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百分比(%)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第一位上,选择“爱心”的比率最高,相比百分比为49。0%,其次是“严格负责”,占23。8%,而“尊重信任”“平等”“信守诺言”“公正”“理解宽容”“民主”等选项的选中率均在10%以下;在第二位上,选择“爱心”的比率仍旧最高,相比百分比为20。1%,其次是“严格负责”和“尊重信任”,分别为19。8%和18。5%;在第三位上,选择“尊重信任”的比率最高,相比百分比为26。8%,其次为“理解宽容”和“公正”,分别为16。5%与13。4%。由此可见,“爱心”在教师的品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印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与此同时,在教师自身看来,“严格负责”和“尊重信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品质。这里主要是通过教师的选择结果考察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内容。
2。教师的公正品质
通过调查前期的文献检索和分析来看,学生十分关注教师的公正品质。换言之,就是学生非常在乎教师能否做到一视同仁。因此,我们设置了直接考察教师公正品质的选题。具体结果如下:
(1)近九成教师表示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一视同仁
本题也是通过他评的方式让教师对教师集体作出评价,目的是让教师间接地对自己进行相应的评价。具体结果如下:
表8-2-2“您认为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吗?”(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能做到和基本能做到一视同仁的分别为17。1%和70。0%,共占87。1%。认为教师不可能做到的占12。9%。
(2)八成学生表示教师能够做到一视同仁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完全能做到和基本能做到一视同仁的分别为21。9%和61。0%,共计82。9%。认为教师完全不能做到的占17。2%。这个统计结果与教师问卷的统计结果较为接近,说明绝大多数的中学教师是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的。
表8-2-3“你认为老师对你们做到一视同仁了吗?”(学生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3。关于惩罚的话题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近年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惩罚问题的重视,教师行使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手段的范围越来越狭窄。惩罚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相关的调查结果如下:
(1)八成以上教师对使用惩罚手段十分谨慎
这道情景题的设置主要想考查教师对使用惩罚手段的态度。在过去看来,教师严厉训斥学生,并用手点学生的脑袋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以此情景作为一个基线让教师对此作出评价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当前的教师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惩罚手段的看法和态度。具体结果见表8-2-4。
表8-2-4“您的同事正非常严厉地训斥学生,用手点着学生的脑袋,您认为?”(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教师做得过分了”的占58。2%,认为“这是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的占16。4%,认为“完全不能”的占25。4%。由此可见,多数教师对使用惩罚手段十分谨慎。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随后进行的访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适当的惩罚是十分必要的,只是惩罚的尺度需要把握好。这与问卷调查的结论有些出入,不排除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当时受到问题价值取向的引导而作出了与自己本意相左的选择。
(2)发达地区教师对使用惩罚教育手段更为谨慎
同样关于惩罚的问题,在不同地区间教师的回答存在很大差异。从表8-2-5中不难看出,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的教师对于使用惩罚手段十分谨慎,分别有69。7%和63。3%的教师认为题目中的行为过分了,有5。7%和13。3%的教师认为是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在欠发达地区,仅有34。2%的教师认为题目中描述的行为过分了,却有36。7%的教师认为是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表8-2-5“您的同事正非常严厉的训斥学生,用手点着学生的脑袋,您认为?”各选项与地区间的相关分析(%)
由此可见,越是发达的地方,受教育批评和媒体批评的影响越大,教师对惩罚手段的使用越谨慎,教育会更为民主一些。而越是不发达的地区,受教育批评和媒体批评的影响越小,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越大,教师会更有可能随意地使用各种惩罚手段。
(3)根据使用频率对惩罚手段进行排序,“严厉训斥”是最常用的方式
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列出了11种教育生活中教师使用过的惩罚手段(经文献研究后获得),请学生按照使用频率的多少进行排序。从问卷整理过程看,并不是所有的惩罚手段都为大多数教师所使用。
从表8-2-6中的数据也可看出,从第五位开始,未选率即已超过半数,从第六位开始,未选率超过七成,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排出了五种左右的惩罚手段。所以,此处我们只对排在前五位的惩罚手段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在第一位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惩罚手段是“严厉训斥”,占22。2%,它在第二位上的选中率仍高居榜首,占16。1%。其次,在第一位上使用较多的惩罚手段依次是“罚站”(21。1%)、罚抄作业(15。2%)、罚扫地劳动(12。0%)、讽刺挖苦(10。5%);在第二位上使用较多的惩罚手段依次是罚抄作业(13。6%)、请家长(13。5%)、“罚站”(12。6%)、罚扫地劳动(12。4%)、讽刺挖苦(7。8%)。在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惩罚手段均被认为是“请家长”。总的看来,在这些惩罚手段当中,最常使用的手段依次是:严厉训斥、罚站、罚抄作业、罚扫地劳动、请家长、讽刺挖苦。像打手心、揪耳朵等惩罚手段在初中教育阶段并不是时常被使用的惩罚手段。
表8-2-6“请将以下惩罚手段按照使用频率排序:(未曾使用过的,可以选择忽略不计入排序)”(学生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4)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一些惩罚手段存在差异
表8-2-7是对排在第一位的前六种惩罚手段进行的年级相关分析,我们对SPSS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有选择的分析,将使用频率较低的手段排除在外。结果显示,从初一到高二(高三由于面临高考,未参与调查),教师所使用的惩罚手段存在年级差异。初一年级使用频率最高的惩罚手段是“罚抄作业”(30。4%),其次是“罚站”(21。0%),再接下来依次是严厉训斥、罚扫地劳动、讽刺挖苦、请家长。初二年级使用频率最高的惩罚手段是“严厉训斥”(23。4%),其次是“罚站”(18。8%),再接下来依次是请家长、罚抄作业、讽刺挖苦、罚扫地劳动。初三年级使用频率最高的惩罚手段也是“严厉训斥”(29。4%),其次是罚站(19。6%)。可见,在初中阶段,罚抄作业是教师时常使用的惩罚手段。高中阶段惩罚手段的使用频率排序与初中年级没有大的差异,但仔细比较后可以发现,教师使用“讽刺挖苦”的频率明显上升,超过10%,使用“罚抄作业”的频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