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本答辩及修改、审定
(一)文本的答辩
文本答辩是在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步骤,是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内容进行审核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上级主管部门如教育局、学区或中心校代表、其他学校代表、专家代表等组织成立答辩委员会,校长为自己学校的文本进行解释,并回答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及专家等的提问。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文本内容的合理性、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了解校长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以及帮助校长进一步厘清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答辩不仅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发现在文本制订过程中文本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答辩促使学校校务工作公开、透明,有利于学校与社区、学校师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进一步沟通,并可以借答辩的机会向其他学校、专家和社区成员征询文本的修改意见,进一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更好的修改、完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促进学校有目的的发展。
一般来说,答辩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反馈阶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5]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答辩学校应事先沟通和协商,制订出答辩计划。
第一,明确答辩时间、地点、程序以及参加答辩的学校名单和顺序。答辩时间和地点,教育局应与学校协商,一旦确定后,要提前两个星期通知学校。答辩的地点可选在学校,也可在教育局。
第二,学校应提前向答辩主管部门提交文本和答辩人名单,了解参与答辩旁听人员的情况。答辩人一般不超过两人,答辩旁听人员的组成应包括相关社区的代表和学校师生的代表,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最好参加答辩旁听。
第三,明确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组成、答辩旁听人员的组成。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应当具有代表性,既要有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应该有从事教学和教育研究的专家,并尽可能保证有社区的代表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组织,建议以6~8人左右为宜。
第四,主管部门应保证把参加答辩的文本提前送给答辩委员会成员,要保证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有充分的时间来提前阅读、了解情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一般有五个步骤,答辩过程的记录及结果应存档,并向有关学校和主管部门通报结果。
第一,主持人介绍。答辩委员会主任宣布答辩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介绍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和答辩学校、答辩人以及答辩旁听人员的简况。
第二,答辩人陈述。由答辩学校的校长陈述,要求校长在20分钟内脱稿陈述文本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概况、学校概况、学校发展愿景、现状分析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学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具体活动等。
第三,答辩委员会提问。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事先准备的提纲进行提问,答辩人回答提问。答辩旁听人员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可以自由提问,由答辩人回答或做出解释。
第四,答辩委员会总结。自由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宣布休会,由答辩委员会单独交流意见,做出对答辩学校的评判及建议,复会后当场宣读,答辩结束。
第五,答辩意见反馈。由答辩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答辩学校提供反馈意见,答辩学校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文本。
答辩委员会可以参考下表形式书面反馈答辩结果或意见。
表4-9答辩意见反馈表
续表
第三阶段:反馈阶段
答辩结束并获得答辩结果的通报后,学校应该召开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文本的修改。修订后,向主管部门递交文本,请求实施前的最后审批。
相关阅读
校长如何进行成功的答辩[6]
答辩是校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需要在准备和现场答辩等环节进行专门研究,精心策划,才可以做到成功。
首先,校长的准备要充分:要熟悉程序,亲自参与程序制订过程;掌握文本内容,必要时进行反复练习,明确主次关系;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沉着、冷静,做好心理准备;合理分配时间,把握全局,突出重点。
其次,校长答辩时做到:陈述全面,详略得当,问题、目标、活动措施是陈述重点;有问必答,抓住关键,但暂时做不到的事情,不能承诺解决;态度诚恳,虚心求教,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记录要点,必要时进行反问;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回避尖锐问题;语言精练、准确、文明;仪表端庄,神态自然,精神饱满。
另外,答辩结束时,校长要感谢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承诺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呼吁大家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校长、答辩委员会、会议组织者和观众各个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答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