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校长发展学校的关键要义 > 第二 现状分析(第2页)

第二 现状分析(第2页)

——你认为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怎样?你是否积极参加?有何建议?

——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不多?能按时完成吗?难不难?

——你在学校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不感兴趣的是什么?

——你参与过学校、班级组织的什么活动?有什么感受?

——你平时与同学的关系怎样?

——你对学习有没有信心?为什么?

2。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不是一般的“听”,而是重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及执行,是尊重对方、用心交流。倾听也是一种艺术,是访谈深入进行下去的关键。英国政治家丘吉尔曾说过:“站起来发言需要勇气,而坐下来倾听需要的也是勇气。”希腊有位哲学家也说过:“上天赋予我们一个舌头,却赐予我们一双耳朵,所以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能比我们说出的话多两倍。”可见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只要不是听力有问题的人,每个人都会倾听。其实不然,倾听与一般的听有很大的区别。真正有效的倾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面带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眼睛中流露出的热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改善你与被访谈者之间的关系;全身都要注意面向说话者,和他保持目光的接触、心灵的沟通;要以你的姿势和手势证明你在专心的听,在听的过程中要向对方表达出理解、赞许、重复一遍、有疑问、请分析一下等的态度,而不是一般的点头或“嗯”“啊”来回应。

·要听出弦外之音。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对话,经常表面上说的是一回事,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因此,访谈者要提前了解有关情况、熟悉背景状况,在认真听的同时,仔细观察对方的体态语言,如弯腰弓背、手臂交叉、跷脚、眼神不定、抽烟、有关手势等,同时,结合有关背景情况深入理解他说的是什么,到底表达什么深层含义或有什么话外之音。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放弃预设的立场或妄自评断。这是妨碍访谈者成为有效倾听者的最大障碍之一。因为访谈者会不自觉地被自己的想法缠住,不断从对话中设法验证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而忽略别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等,从而使访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不随意打断被访谈者,注意适时追问。每个人都喜欢别人从头到尾安静地听完自己的话,而且更喜欢被引出有关话题,因此,不随意打断被访谈者的谈话,非常重要。当遇到重要内容、核心主题时,可在他说话结束时,适当地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啊,原来如此。那后来呢?”“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要不这样会如何?”“您再重复一遍好吗?”等。

除上述一些技巧外,还要注意可能影响倾听的其他因素。首先是访谈者及被访谈者的身体状况,身体不适就会影响一个人听的能力和他对说话者的注意程度;其次是访谈者及被访谈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等。当然,还有访谈环境不安静、人多、电话多等都会影响访谈,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访谈时加以注意。

还应注意的是,笔记应客观、真实,如实呈现,否则也可能产生负作用。因为,当访谈者试图写下发言者所说的每一句话时,就不可避免地会漏掉一些内容,因为一般来说,发言者说话的速度比我们记录的速度要快。因此,访谈时,最后两个人或三个人一组,一人专门负责提问、倾听、录音,只记下重要的内容;另一人(或两人)专心记笔记,全部记录,以免漏掉有关内容。访谈结束后,访谈者应整理记录与录音等,最后完整呈现本次访谈的状况。

3。提问

提问是指在访谈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信息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包括呈现问题、追问、反问、评价中再问等多种方式。访谈中所提问题的质量(或价值)、数量等,常常影响访谈的质量、价值。因此,重视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在提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特别是对社区群众提问时,一定要目的明确,不能脱离学校发展规划去随意交流,避免因谈论一些不重要、可有可无的话题而丧失提问的机会,浪费时间。

其次,选择的问题应是开放性的,而非封闭性的,要给对方留下足够的回答空间。封闭性提问重在收集数据信息,一般用于问卷之中,由于限定了答案,只能在有限的答案中进行选择。而开放性问题,不限制问题的答案,完全让人们根据自己的自然状况、习惯、喜好等,围绕谈话主题自由阐述、做出回答。开放性提问,可以使师生、社区群众等感到自然、畅所欲言,有助于访谈者了解更多有效的信息,同时,也使他们感到不受约束,体验到放松和愉快,也有助于双方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

一般情况下,开放性问题主要用描述句、疑问句、反义疑问句等来表达,其中一些疑问词用得最多,如“您如何评价……?”“……怎么样?”“如何……?”“为什么……?”等。典型的问法,如“学校这样做,您觉得如何?”“针对学校开展的高效教学,您觉得作为家长应做点什么?”“您认为学校应该怎样发展?”等等。

另外,在提问中对访谈对象进一步追问也是十分重要的。可通过问“具体是什么意思”“谁”“在哪儿”“怎么样”等,来获得被访谈者的真实看法,或更深入的回答。提问还可以了解别人的深入思考、对未来的设想,如有些问题可能容易回答,而另外一些可能需要被访谈者稍微或深入想一想,因此,提问可以促使人深入思考。比如:你对学校管理满意吗?你认为学校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学校中人和人的关系怎样?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都需要被访谈者进行思考、分析。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倡导广泛征求意见,不是要知道人们想什么或需要什么,而且要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为什么需要某些东西。通过这些问题,学校管理者可以对师生、社区成员等各个群体的成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了解的越多,就能更好地改善学校管理、改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校更能向着大家认同的目标前进。

最后,提问时访谈者的态度一定要自然、诚恳,语言要文明、通俗易懂,并且要有自信,避免出现忌讳之语、咄咄逼人的态度。

4。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是一个外来词汇,简称BS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然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的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风暴”的过程。其原意是指,“突发性精神错乱”,表示精神病患者处于大脑失常状态的情形。

因此,头脑风暴法特别强调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畅谈,发表看法。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广泛向各类不同群体征求意见,一般用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他们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分析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学校发展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和有效途径。

·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1)确定议题

好的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是从对问题的准确描述开始的。因此,会前主持人应确定一个议题、明确内容,使与会者清晰地知道要通过这次活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在讨论中不限制可能解决方案的范围。一般而言,比较具体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主持人也较容易掌握。

(2)会前准备

为了使头脑风暴法的效率更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在会前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会议组织者要对议题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其次,要求有相关资料,如向与会者提供学校的基本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介绍学校和教师、学生生活的声像资料,使与会者了解与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和相关情况。最后,会场可做适当布置,座位宜排成圆环型、马蹄型或三角型,而非秧田型。在头脑风暴正式开始之前,还可以组织大家做一些沟通活动或破冰活动,提出一些激发创造力的问题,让大家积极思考,以活跃气氛、打破僵局,促进思维与沟通。

(3)确定人选

参加会议人员一般控制在60人以内,小组以6~10人为宜,也可略有增减(4~13人)。与会者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交流信息、激发思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与会者的人数可不受上述限制。另外,在非研究项目活动中,小组成员最好有不同的背景,参会人员不宜有专家参与。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