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校长发展学校的关键要义 > 二学校发展规划现状(第2页)

二学校发展规划现状(第2页)

(4)加强心理指导。优化心理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挥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三级预防体系,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训练,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5)加强安全教育。强化生命教育,指导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完善各种校园安全的预案,并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举行突发事件处置的演练活动,训练避险方法,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建设专业化的学生发展指导队伍。树立“人人都是学生发展指导者”的理念,以班主任、心理教师等专业指导教师为骨干,加强在职专业培训,形成专业化的学生发展指导团队。

(7)完善学校宣传、教育设施。加强学生电视台建设,完善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办好《砚池》《杜若》等学生刊物,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教育指导功能,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各项实施。

(三)课程建设:一点多面的“大成体系”

不断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创新人才培育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中心。实现“大成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多层面”上努力,通过有侧重的进行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

1。规划目标

进一步优化学科课程,开发选修课程,强化活动课程,活化校本课程,建立整体优化的“必修加选修,学科加活动”的课程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具体措施

(1)在课程类型上,坚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在选修课程中坚持限定选修与任意选修相结合。不仅开设好“学科类”选修课,更要重视开设反映新科技、新技术、新技能和与社会实际贴近的“研究型”“拓宽型”“综合性”的选修课,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2)在课程形态上,坚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学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活动类课程指定课程(校班会、体育锻炼等)与自选课程(科技、艺体、学术等)相结合。

——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强化竞赛的组织管理,建立一支跨年级、专业化、有协作精神的竞赛辅导团队;创新培养模式,倡导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加强对外交流,提升竞赛层次。

——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加强指导,科学规划,培训师资,提供条件,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拓展学生社团发展的领域,广泛开展学术科技类社团、兴趣爱好类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的建设活动,做到学生人人参加社团,教师个个辅导社团活动。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把砚池文学社、杜若诗社、摄影社、书法社、艺术团以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计算机软件制作等打造成精品社团。

(3)在课程内容上,坚持学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相结合

——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指导、研究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估,提高学生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独立、合作的精神。

——重视创造性课程的开设,加强创造发明课、科技制作课、自我设计课、自主实验课等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法规,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时间,使学生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每个学生能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认真制订好艺术教育工作规划,开好艺术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每个学生有一项艺术爱好或特长。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开设劳动技术课,做到教材、师资、设备和场地落实。发挥课程基地的作用,认真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劳动及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掌握一门职业技术或劳动技能。

(4)在课程管理上,坚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重点做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革以及校本课程的精品化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认真制定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校本课程,学校进行评审后,组织实施。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建设,充分体现学校的个性化和自主性,实现跨时空的交流和研讨。

(四)教学与科研:一纲多模的“大成课堂”

大力开展“一纲多模”的大成智慧课堂的探索。“一纲”,以新课改理念为纲;“多模”,积极开展“自主·合作·创新”“发展个性,触发创新”“分层递进,异步教学”“导学案引领,精讲练结合”等多种体现大成智慧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立足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规划目标

牢固确立“质量立校”意识,抓实教学常规,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力打造富有智慧的“大成课堂”。深入开展教学科研,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具体措施

(1)抓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实效。抓实教学过程管理,落实教学“五认真”,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注重集体备课的规范化,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浓厚研讨气氛,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反思,注重因材施教,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

(2)转变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模式。彰显“自学—讨论—探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特色,大力打造有特色的“大成智慧课堂”。强**师内驱力与学生内驱力并举,实现从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的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改进评价制度,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而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学分制,从评价机制上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投入到加强基础和发展个性上。

(4)加强课题研究,改进研究机制。建立总课题带领下由若干子课题组成的动态课题体系,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重点课题研究,保证各级课题高质量结题并有效推广。“十二五”内,完成1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和15项市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工作,按时完成课题的中期评估与结题工作。

(5)打造科研品牌,提升办学质量。不断创新教科研工作模式,强化教科研“探究性”的特色。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课题研究小组,浓厚科研学术氛围,实现由“被动研究”向“主动研究”转变。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办好“教科沙龙”和《大成教育》。

(五)教师发展:一专多能的“大成梯队”

打造一专多能的教师梯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专”就是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专心”;“多能”要求教师有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开设选修课程、指导课外活动小组的能力,有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部分教师有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

1。规划目标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培训和创新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由专家型、学术型名师和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师梯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