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明确分工
要选定一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开始前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记录员应将与会者的所有设想都及时编号,简要记录,最好写在黑板等醒目处,让与会者能够看清。记录员也应随时提出自己的设想,切忌持旁观态度。
(5)规定纪律
根据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可规定几条纪律,要求与会者遵守。如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不消极旁观,不私下议论,不要接打电话;发言要针对目标,开门见山、不客套,也不必做过多解释;与会者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切忌相互褒贬等。
(6)掌握时间
会议时间由主持人掌握,不宜在会前定死。一般来说,以几十分钟为宜。时间太短与会者难以畅所欲言,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影响会议效果。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在会议开始10~15分钟后逐渐产生,会议时间最好安排在30~45分钟之间。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应把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讨论。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首要原则是自由畅谈。让与会者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下,想到什么就说出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其次是追求数量。头脑风暴法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积极思考,多提设想。至于设想的质量问题,可留到会后的处理阶段去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设想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产生的设想越多,其中的创造性设想就可能越多,达到以量求质的目的。
再次是禁止批评。禁止批评是头脑风暴法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参加头脑风暴的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复次是延迟评判。在头脑风暴时不对任何设想当场做出评价。既不能肯定某个设想,又不能否定某个设想,也不能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所有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会议结束以后才能进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与会者的积极思维,破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先开发设想,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工作提前进行,影响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最后是提炼设想。由于是举行集体讨论会,某一个人的“灵机一动”,可能会激发他人,产生更多的设想。与会者相互启发、彼此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进他人的设想,可以不费气力提出很多新的想法。但有些设想不现实、不切合实际,需要进一步进行选择和取舍,还可以选取许多设想的可取之处,综合加工为一个新的更有效的设想。
5。社区图
·什么是社区图?
社区图是在访谈过程中通过参与方式由访谈对象所绘制的反映一个社区基本情况的地图。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图,但可以反映任何参与绘制的成员认为重要的社区信息。
·为什么画社区图?
社区图可以显示社区的教育、经济、文化状况及资源分布等信息,从而使学校管理者了解并深入思考:社区都用哪些资源、资源分布状况、交通状况、哪些资源需要开发、如何与社区共同开发这些资源、如何与社区实现双赢等。
画社区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这一过程与社区成员讨论学校教育问题、促进学校发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获得基本的信息,而且可以探究社区成员对学校的看法和意见,从而达到征求意见、寻找解决办法、获得社区支持的目的。由于这一过程纯粹是一种视觉活动,即使参与者中有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参与、提供信息。
·如何画社区图?
访谈者可以先画出一个社区图的基本框架,再由访谈对象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在图中增添细节,如哪儿有道路、各种组织及机构、建筑物,哪儿住着什么人群、这些人群的特点是什么等。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边画图、边获得信息、边了解情况。例如:
——居委会在什么地方?
——你住在什么地方?
——学校在什么地方?
——派出所在哪里?
——周边有医院、卫生所吗?
——菜市场、邮局及超市等位置在哪里?
除了问这些基本的信息并用形象的符号描述出来外,还可以再问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并记录他们的反馈、建议。比如:
——您的孩子上学走的是哪条路?
——他要走多长时间?
——他们对学校有什么反应?
——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如何深入社区有什么建议?
管理者要知道,画社区图是更加深入的访谈或讨论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一个与其他征求意见的活动互不相干的单纯画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