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漫谈中国人的心理 > 二研究方法(第3页)

二研究方法(第3页)

[26]李振纲、方国根主编:《和合之境——中国哲学与21世纪》,287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7]《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

[28]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序,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8。

[29]汪凤炎:《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时代使命》,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30]杨中芳:《试论如何深化本土心理学研究:兼评现阶段之研究成果》,载《本土心理学研究》,1993(1)。

[31]汪凤炎:《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意义、内涵与方法》,载《江西社会科学》,2017(9)。

[32]杨中芳:《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转引自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主编:《华人本土心理学》,110—136页,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3]杨中芳:《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策略》,转引自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主编:《华人本土心理学》,92—93页,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4]谢光辉主编:《常用汉字图解》,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5]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第五版),37—39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36]汪凤炎、郑红:《语义分析法: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7]乐国安、陈浩、张彦彦:《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以天津、Boston两地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为例》,载《心理学报》,2005(4)。

[39]程翠萍、黄希庭:《我国古籍中“勇”的心理学探析》,载《心理科学》,2016(1)。

[40]赵彩花等:《从〈四库全书〉看大我自强的人格特征》,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1]杨中芳:《如何研究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39、66页,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2]黄囇莉:《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本土化的理论与研究》,130—133页,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3]《辞海》(第六版彩图本),2388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4]林语堂:《吾国与吾民》,170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45]张登浩于2007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暑期学校”上做的讲座。

[46]杨中芳、赵志裕:《中国受测者所面临的矛盾困境:对过分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载《中华心理学刊》,1987(2)。

[47]《辞海》(第六版彩图本),2061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8][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21—24页,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9]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127—128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0]杨中芳:《如何研究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75—76页,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1]封周奇、白学军、陈叶梓:《人际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载《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6)。

[52]Greenwald,A。G。,McGhee,D。E。&Schwartz,J。L。K。,“MeasuringIndividualDifferenImpliitioAssoTest,”JouryandSocialPsychology,1998(5),pp。181-198。

[53]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载《心理科学进展》,2003(3)。

[54]董苏云:《中国研究生“男主外,女主内”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1。

[55]刘欣、汪凤炎:《中国大学生内隐尚“和”态度研究——来自SC-IAT的证据》,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广州,2012。

[56]杨紫嫣、刘云芝、余震坤等:《内隐联系测验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载《心理科学进展》,2015(11)。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